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该省中小学校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足、上好体育课,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特别是丰富多彩的竞技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热情。 为确保开足上好体育课,广东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体育课程。在小学一、二年级,采取“2+1+1”模式,即每周上4节体育课,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1节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特色教学课,1节形体课。该省教育厅体卫处有关负责人说:“开设体育特色课和形体课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身体形态。” 对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则采用“2+1”模式,每周上3节体育课,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1节传统体育项目或特色体育项目课。高中阶段则提倡学校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和特色项目教学,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体育的运动技能。 广东还不断改进和完善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方法和内容,充分发挥体育考试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导向作用。从1993年起,该省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了中考总分。根据广东实际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2008年又将体育成绩在中考总分中所占的百分比从原来的5%提高到8%,并规定200米跑为必考项目,选考项目从原来的12项增加到17项。 为了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从2007年开始,广东把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根据广东地处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大课间活动通常控制在每天30分钟左右,安排在早读前、上午课间或下午课后。活动以广播操为基础,与体育活动、地方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以及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活力操、扇子操、竹竿舞、舞小龙、跳绳、花样篮球等活动,纷纷进入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推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广东每3年举办一次全省中小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办一次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同时,各市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活动,将竞技性和群众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构建走出课室、奔向活动场的平台,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热情。(记者 赖红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