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回归校园 随着“国学热”不断升温,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正逐步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去年7月,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包括北京高考文理科状元在内的160多名学生,举行了首届“成人传统礼仪”。许多家长把在孔庙国子监举行“传统成人礼”,作为庆祝孩子18岁生日的纪念方式。 男生有“加冠礼”,女生有“及笄礼”,成人礼一般由家庭来举办,也有学校组织进行集体成人礼,目的是教育孩子们体会从成年到成人的意义。北京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表示,如今几乎每天都能接到为孩子举行成人礼、拜师礼的咨询电话。一些学校还会在此举行“拜师礼”。学生呈“拜师帖”,老师呈“回师帖”,师生关系得以确立,以这种形式令师生互相尊重、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师道尊严,也让老师有责任感。 孔庙国子监历来是宣教化、习礼仪的场所,是讲儒家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场所,营造了学习儒学的环境,因此,在孔庙进行传统礼乐仪式是很有意义的。礼乐是中国文化,也是儒家思想中很重要的内容。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去年还成立了自己的礼乐团,开展传统礼仪、祭祀舞蹈、乐舞等,复兴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曾经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民间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模式、道德观念都自然而然受到儒家精神的熏陶。如今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文化日益多元化。儒家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儒家文化也必须增加发展活力,扩大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影响力。 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儒学了解很有限。这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要解决生活问题,发展职业生涯,无暇顾及传统思想文化的修养;另一方面,近代以来,国学退出了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国学教育都是缺失的;再加上汉字简化以后,人们读起经典来很吃力,这不只是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的老师也是。这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国学尤其是儒学如何回到学校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不少专家认为,大学应该开设儒学的公共课,大家都要学,便于抓住儒学核心的精神,这面临着师资缺乏的困难,应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同时,能做的先做起来,比如幼儿园的经典诵读,中学的政治课也可以加入一些儒学教育的内容,最起码使中国人能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其中影响巨大的儒学。 可喜的是,学国学“从娃娃抓起”似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诵读传统经典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幼儿园的“必修课程”。去年8月,四川成都还颁布了《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遵照“诵读时机越早越好”的原则,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含职高),均要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幼儿园全文诵读《三字经》,小学生全文诵读《弟子规》,初中生全文诵读《论语》,高中生全文诵读《老子》,学生集体诵读时间每周不少于60分钟。 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为奉行“圣贤之地读圣贤之书”的宗旨,以4岁~12岁儿童为教育对象,对其进行传统国学的教育。根据年龄和原有受教育情况,国学班分为两个年级:一年级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二年级主要学习《笠翁对韵》和《孝经》。孩子们在受一段国学熏染后,开始变得文质彬彬,对人相处以礼。同时,国学馆另设有免费家长课堂,亲子共学——孩子们上课学习的同时,家长们在另一个教室听课学习传统文化。 精英的传递 在孔子诞辰2560年之际,三智道商国学院举办了隆重的拜孔仪式。参加仪式的学员大多数都是各个行业的企业家,这些精英层面的学生一方面需要汲取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养分,一方面也在他们的领域发挥着影响力,成为儒学的传播者。 有企业家指出,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中国的,而中国靠什么引领全球?答案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未来也将是全球的,因此在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也要从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需要补充营养,尤其是西方管理学和文化价值观念面临瓶颈的现在,人们蓦然回首,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企业家们率先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形成了企业家学国学的热潮。 企业家在国学班、国学院主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精神和智慧。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实用的、用生命体验出来的智慧,以及用这种智慧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家在国学中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平静的心灵。他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很有生命力,了解了中国的智慧、儒家的精神,能够体验出一些西方管理学没有的东西。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的发展要惠及他人。孔子重视“礼乐”,礼使人守规矩,而且很有教养,乐则是通过娱乐的方式使内部和谐,这是西方的管理学所没有的。以中国特有的精神去指导企业,去领悟管理,去创新,这是企业家学儒家思想的收获,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活力。同时,率先投入学习的大多数是企业家,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对行业、企业都有一定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对儒学发展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撰文/王璟 张萍 编辑/祖佳 供图/CFP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