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今古一线谈《老子》(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弱”字,是《老子》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之一,“弱”字在《老子》中屡见,如“柔弱胜刚强”,“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等,而与“弱”字相近或相关的词语和概念,在《老子》中就更多了。刘庭华将此书取名为《弱者之道》,表明他极为重视《老子》中屡出的这个“弱”字,表明他是以这个“弱”字作为主线来考察老子学说的方方面面的。应该说,这个书名,不如李零的《人往低处走》那么俗白有味,但一个“弱”字,却更能精准地抓住《老子》的思想特征。依我看,刘庭华解老,是大得益于他从《老子》中提取出的这个“弱”字的,而读者阅读《老子》,若是一个“弱”字在心,也定会更易于抓住老子学说的真谛。
    老子所说的“弱”,其实并非本质的弱,而只是表面的弱,谋略性的弱,这种“弱”,目的是要胜强,要达到强。“弱者之道”,是老子教给世人的一条行事做人的大思路,大诀大法,常常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如老子说他有三宝,之一是“不为天下先”——骨子里便是一个“弱”字——在许多情形下确实堪称至宝。苏联、东欧剧变后,我们不当头,不出头,韬光养晦,埋头干好自己的事,所实行的实质上就是“不为天下先”的弱者之道,结果,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赵朴初读《韩非子》时写过一句诗:“不为天下先,功成可盖世。”正可作为此之写照。
    《弱者之道》新意迭出。比如论老子的“无为而治”。对于“无为而治”,过去人们常理解为“不干事”,实际离老子的本意甚远,属于误解歪解,后来学界否定了这种解释,回归到了老子的以“顺其自然”为指归的理政思想的本义。刘庭华则更进一层,对老子关于如何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做了富有新意的阐发。
    《老子》曰:“我(君王)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就是说,君王只要清静无欲不乱折腾,老百姓自然就会奔向富裕,也自然会懂得守规矩,讲礼义。但是,“无为而治”还只是一个原则,具体怎么实施呢?老子对此是怎样论述的呢?以往学者很少论及。刘庭华认为,《老子》实际已经给出了答案。具体说就是:一是领导者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把百姓当自己的孩子看。二是领导者要“谦下”谨慎,浑厚质朴,先民后己,不可欺压百姓。三是领导者不能政令频出,或朝令夕改。四是领导者要爱惜民力,减轻赋税,去除腐败。
    对于其中的每一条,刘庭华又依据《老子》做了具体的阐发。例如,在领导者要“以百姓之心为心”这一条目之下,刘庭华胪列出了老子对于执政者高下优劣的分类,使读者看了自然会推断出:领导者之优劣,实际也就是他的“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程度如何。
    老子对于执政者高下优劣的分类是这样的:一、最高明的领导者,人民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二、比较好的领导者,人民亲近赞美他;三、差的领导者,人民畏惧他;四、最差的领导者,人民侮骂他。老子还认为,最高明的执政者总是深思熟虑,不轻易发表意见,功勋建立了,事业完成了,老百姓便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干成的。”对老子这些论述,刘庭华评论说:这不都是“以百姓之心为心”,以人民的评断为标准吗?旨哉斯评。
    《老子》内容抽象,文字艰深,文气神秘,不少文字难获达诂,所以向称难读难解。刘庭华为让普通读者能够读懂《老子》,在行文上下了很大功夫,使艰深的《老子》原文变得平浅易懂了。宋儒语录,禅宗说法,都有化深为浅的特点,这是他们“化育天下”的一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