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学校学制 >

千年科举探幽(8)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央视国际 佚名 参加讨论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批评使八股文的名声很不好。现代学者对科举制的争论大多会涉及八股文,有人尖锐地批评八股文,是束缚思想的罪魁祸首,特别是在近代,导致整个中国知识界的萎靡不振。
    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为八股文写得不好,终生不得志。《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就是一个例子,他从19岁开始屡试不中,直到71岁时甚至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
    在北京国子监附近的大道旁,至今还能看到一块碑刻,上面规定路经正门附近的人必须下马步行。再加上屋顶的黄色琉璃瓦,人们可以很容易确定它的皇家身份,。
    国子监由皇帝设立,甚至皇帝本人也偶尔来这里讲学,作为明清时期官方学府的最高机构,后人习惯把它称为皇家大学。
    但实际上,国子监是统治者为宣扬自己崇尚教育而设立的,它更像是一个荣誉机构。
    不仅国子监,和今天的各级学校不太一样,中国古代的官方学校体系并不完全承担教育的义务。年轻人获得启蒙知识的地方一般还是在民办的教育机构中,这就是私塾。
    私塾的教育方式灵活、简单,费用低廉,样式也多。有学者评价私塾是对当时正统教育体制的一种挑战,所有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学校。富裕人家自己在家里开私塾,小康之家合请一个老师,还有家族办的私塾,私人办的私塾等等。明清时期的太湖上,甚至还有渔船上的私塾。
    无论是私塾还是官学,科举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使得中国人极其推崇知识,并赞赏勤奋刻苦的品质,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而优则仕”的目标确实刺激了更多普通人去读书求学,就连三尺儿童都会以不识字为耻辱。与18世纪之前的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的识字率是最高的,学校教育事业也是最发达的。
    但是,由于教育是被牢牢绑在科举战车上的。为了通过科举考试,年轻人被迫学习考试的内容,而忽略了其他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正是由于科举制和教育的结合,导致了科举制的弊端越来越大。
    实际上,古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了科举制的某种弊端。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叫书院的教育机构。
    清晨的苏州中学,不时传来学生朗诵的声音,而在一百多年前这里的朗诵声比今天还要响亮得多。
    当年书院的教师很多是科举出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分为正式生和旁听生。考试制度非常严格。
    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正式学生就会被降级为旁听生,所以书院的学生学习都十分刻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