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学校学制 >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见证古代科举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科举考场作弊使用的“夹带”
    中国科举,始于隋唐而废于清末,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也伴随了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科举制虽已废除,但一些科举文物却仍在民间流传,并随着收藏家们的发掘而渐被关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的姚远利馆长就是这众多的收藏者之一,他收藏科举匾额达600多方,许多遗落民间的科举文物都为姚馆长慧眼所识,收入馆中。姚馆长通过这些藏品,带我们见证了中国科举考试的演变历史。
    在姚馆长向我们展示的藏品中,除了匾额,还有一些文物引人注目,其中的一件是清末的“領卷票”,为清代考生参加秀才考试时所用。“这个‘領卷票’相当于现在高考的准考证。”姚馆长指着这页发黄的薄纸说。在这张票上用毛笔写着“晋省平遥郭春祥執票赴院侯唱名卷考試毋遲”等字样并加盖官府印章,证明该考生的考试资格。在明清时期,各地文童考取秀才在通过了县、府级考试后,会再参加提督学院统一考试,即院试,参加院试就需要官府发的“領卷票”,需“于点名时执票领卷”,“如无票卷者不准入场”。
    另一件是考生用来装考试用品的“考篮”,也是清末文物,是科举考试时专给考生装文房四宝和食物的篮子,姚馆长形容它为“一日干粮笔墨砚”。该“考篮”用竹篾编织而成,编织精细,篮身乌黑,为了防水刷过桐油,四角用布包裹着防止磕碰,篮两边各有一个对应的插销孔,插上插销可以固定。“考篮”里头和底部都要求不能有夹层。进入考场,除了要有“領卷票”,考篮里的物品也必须一一搜检,严格保证科举选拔按程序实施。
    在姚馆长的藏品中,还有一件半个巴掌大小的“夹带”,小册子上从右到左用米粒般大小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竖抄着历年来科举考试中的经典文献,约有十万字,字体轻盈飘逸、端正秀丽,小册子上还能看见考生用圆圈标出的重点。“夹带”的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有的藏于发髻,有的包在干粮中,也有放于砚底等处。朝廷在考生进考场时一律要进行领卷、搜检等手续,一旦发现“夹带”作弊者必严厉处罚,轻者拷枷三月,重者流放,如果是贿买功名,判死罪。明朝以后,因徇私舞弊而被斩首的一品、二品官员就有数百人之多。
    姚馆长说,这些文物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却是我们研究中国科举历史的最好物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