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时代,殿试得中进士,算是步入了最高殿堂。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功名已就,官袍加身,富贵接踵而至,古人由是将进士及第的“金榜题名时”,列作了人生一大快事。也因此出尽风头,荣耀无限。 金殿传胪 朝廷举行盛大典礼,皇帝召见新科进士逐一宣布姓名、名次,称之为“传胪”。古时以上传语告下为胪,即唱名之意,故又称“胪唱”,如宋末诗人方回:“胪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 “传胪”之制始于北宋,于殿试后二天进行。是日,王公大臣毕集金銮殿丹墀上下,新科进士个个穿戴整齐,分左右两班站立在文武百僚之后。鼓乐声中,皇帝驾到升坐龙椅,群臣山呼万岁毕,礼部官员捧出钦定的金榜展开,由传胪官按榜依次唱名。每唱一名,由多个侍卫高声重复着从殿内传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均要连唱三遍,示与众不同。 新科进士听到传唱,即走到正中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谢恩。 唱名毕,乐声起奏显平之章,进士们与三品以上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头大礼,感谢圣恩浩荡。 传胪典礼盛大、庄严、隆重,显示了帝王对新科进士的器重。进士们无不喜上眉梢,踌躇满志,自谓“天子门生”。 新科进士宴 自唐中宗起,每殿试发榜后,礼部即在皇家花苑曲江举办盛大的新科进士宴,以示庆贺。 是日,新科进士个个鲜衣怒马,状元、榜眼、探花更头插金花,身披十字大红彩绸,由朝廷命官陪伴甲士护卫,鼓乐彩旗引路,吹吹打打前去曲江。“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唐人徐夤诗)所经之处万人空巷,连闺阁千金也都卷起帘子,视新科进士如下凡神仙,争睹其仪容风采。 筹觥交错,欢声笑语,新科进士饮美酒,品佳肴,又时而曼声长呤你唱我酬,时而作诗填词各显才华。宴间有教坊乐工歌舞助兴,四周车马塞拥,围观者摩肩擦背,指点赞誉,羡慕无限。 皇帝对新科进士格外恩宠,驾幸曲江池边的紫云楼观看,赐给御用水果糕点。王公大臣则趁此机会,从中物色东床快婿,更有皇帝遴选驸马,一跃而为皇亲国戚! 宴会上还有一个重要节目——探花。新科进士中推选少年俊秀者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京师名园,摘取名花。一路上“追星族”紧随簇拥,欢声雷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描述的,正是此时此景的意气洋洋。刘沧的《及第后宴曲江》字里行间,把金榜题名后的称心快意表现得淋漓尽致:“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雾景露光明远岸,晚空山翠附芳洲。归时不省花间醉,绮阳香车似水流。” 唐朝的曲江会盛宴,因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诗,故又名“鹿鸣宴”,又因设宴地点不同,还有“杏花宴”、“樱桃宴”之谓。宋时称“琼林宴”,以宴在琼林苑故名,元、明期间沿称之。清代称“荣恩宴”,还有称“闻喜宴”的。 题名会 《新唐书·选举志》:“举人既及第,又有曲江会题名席。”李肇《国史补》:“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两种古籍中记载的,是唐朝新科进士的又一莫大荣誉“雁塔题名”,又称“慈恩题名”。 雁塔,即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唐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二年)为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而建。 新科进士在曲江宴会后,前呼后拥前往慈恩寺,聚集在专供题名用的题名屋。他们先各各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并推举其中书法出众者,作文一篇以记此盛事。然后交与专职石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白居易二十七岁时进士及第,在同时考中的十七人中最为年轻,得意之余挥毫写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元、明、清三代袭承唐朝进士题名之制,题名会在京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举行,在由朝廷工部备置的石碑上,镌刻新科进士的姓名、名次、籍贯。 如今西安的慈恩寺、北京的孔庙,还都完好保存有历代新科进士题名的碑石,这些古代精英也因此得以声名大扬,远播后世。 作者:陆茂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