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学校学制 >

汉代的私学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汉代私学的发展概况
    
    伏生授经图
    
    鲁壁
    秦王朝垮台后,禁私学的苛政自然失去约束力。济南伏生将私藏在墙壁中的《尚书》发掘出来,进行教学。西汉初年,儒家五经的教学十分活跃,在齐、鲁、燕、赵等地已形成具有声势和影响的各个学派。此外,道、法、刑名、方术都有私学。
    汉武帝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以后,教育被提高到“治国之本”的地位,官学有很大发展。但中央官学只有太学,名额有限,选送有一定之规,地方官学未得到普遍发展,无法满足读书人的要求,于是经师宿儒讲学之风大为盛行。东汉时私学更加兴盛,不少大师名儒不愿卷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或政治上不得志,则避世隐居,收徒讲学。
    (二)汉代私学的类型
    汉代的私学就其程度而言,有两种类型
    1、初级程度的蒙学
    
    《急就篇》残卷
    汉代启蒙阶段的教育,除了有条件的人家自行教导子弟外,主要是在私学进行。教师称“塾师”,教学以识字、习字为主。并且有了比较适用的教材。西汉初,塾师将秦代留下的三种识字课本《苍颉》、《爰历》、《博学》合并为《苍颉篇》。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李长作《元尚篇》。王莽当政时,扬雄作《训纂篇》。现仅存《急就篇》,且被广为流传,童子皆读。《急就篇》为综合性教材,以识字为主,介绍各方面常识。叶韵,七言,四言,三言,包括陈说姓名,介绍丝织、植物、动物、农产品、自然常识、疾病药物、身体器官、乐舞礼器、官职名称、各种杂物品类,指导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像一部小百科全书。此后如南北朝梁朝的周兴嗣编的《千字文》。他摹写王羲之书1000个不同的字,编为四言韵语,共250句。此书主要供儿童识字使用,内容包括天文、自然、历史、地理、建筑、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身修养以及语言等各方面知识。唐宋以后,一直沿用。并被译成满蒙文字,曾传到日本。唐朝人编的《开蒙训要》、《太公家教》、《蒙求》等,都是流行广泛的蒙学课本,为宋代蒙学教材的完备,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初级程度的蒙学还有“乡塾”。“乡塾”的教师称“塾师”或“孝经师”,主要教学《孝经》、《论语》。这一阶段的教育,一方面巩固“书馆”的识字成果,另一方面为专经研习作准备,同时让学童学会做人。这一阶段学完后,可到社会谋职,也可入太学或私学专攻一经或多经,这些传统在后来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一直得到延续。
    2、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
    汉代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多属专经研习阶段的私学,这类私学,有的设在经师家里,也有经师带领弟子在外传授的。此类私学的教学水平往往不亚于太学。有的大师名气很大,很多人慕名欲拜为师,但又难于亲往门下直接受教,于是只在大师门下著录其名,是“著录弟子”,其实就是注个册而已,但同样具有弟子的身分。亲身前往教师处受教的则称为“及门弟子”。
    因此,汉代经学大师的弟子能多至万人,但同时在教师门下受教的至多不过数百人。这么多的弟子教师仍然难以遍教,于是采取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的方式,可以二传、三传乃至更多,这就叫“次相授受”,或“转相传授”,董仲舒就是最早采用这种方法的大师,比英国贝尔-兰卡斯特创立的导生制要早近两千年。次相授受使一个教师可以通过逐次相传的方式教授众多弟子,大大扩展了教育范围和成效,缺点是弟子难以直接得到教师教诲,有的弟子甚至长期见不到教师一面,转相传授的过程中也难免走样。
    来源:《中国教育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