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思想学术的多维审视
【作者】殷慧 | 【关键词】 《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主编:张岂之) | 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因影响深远、成果卓著而在中国思想学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十世纪以来,冯友兰、侯外庐老一辈学者在宋元思想研究方面多有创获。任继愈、张立文、李学勤、蒙培元、陈来等先生均在挖掘宋元学术思想方面着力较多。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思想史著作的撰写提出了更高要求,既注重精英人物,也关注一般民众 的思想、文化和信仰,希望看到更加丰富全面、多元化的思想史著作出现。 《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主编:张岂之,分卷主编:朱汉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面世,无疑顺应并满足了这一学术发展需要。从分篇布局来看,编者独具匠心地分为5篇:社会篇、理学篇、子学篇、宗教篇、格致篇。 五篇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如果说宋元思想学说史是以“理学篇”为核心的话,那么其他四篇无疑从多维拓展我们理解理学的视域。“社会篇”引导我们观察思考理学产生在一个怎样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没有“子学篇”,我们就很难领略宋代思想学术领域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璀璨夺目的盛况,也很难体会理学产生、发展的艰难历程。“宗教篇”揭示出了佛、道与理学的联系,理学本身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格致篇”一方面展现了宋元时期登上世界科技高峰的思想和发明,另一方面也探索“格物穷理”与当时科技思想之间的某种深切关联。总之,布局有“众星捧月”的内蕴。匠心独运的布局谋篇,别致精巧的体例结构,应该算《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很大的一个特色。 其次,正如主编张岂之先生在序言中提到的,著者“在注意概括有关研究成果的同时”,重点“将注意力放在某些独立自得观点的阐述上”。 “社会篇”中,撰者深入讨论了宋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制度等与学术思想、士人价值观和士林风气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宋元士林风习嬗变的种种特色。通过论述民间神鬼信仰与巫术、婚丧礼仪习俗、风水术的风靡等文化风尚,能折射出属于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大众阶层所代表的小传统的具体情况以及它在中国社会与文化中的真切地位。 “理学篇”分析了宋学、道学、理学之名的细微差异,大胆疑经,三教融合,义理之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概括了理学的学术特征:一方面理学从重新诠释儒家经典、确立道统、尊崇儒家伦理等方面重新确立了儒学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理学成功地实现了对佛、道两家学说的吸收和综合。 “子学篇”在总结宋代诸儒各具特色的思想学说的同时,挖掘了学术思想史上以前很少关注的学者或思想。范仲淹对宋学的开创作用首被论及,是因为其在宋代儒学发展中的开风气的作用。以前学术思想史殊少厝意的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著者认为其学兼容朱熹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以“理”和“心”作为其最高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 “宗教篇”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唐朝禅宗质朴少文的缺憾,大量《灯录》和《语录》的出现,导致禅宗由“内证禅”向“文字禅”转变。二是对以前很少关注的外来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祅教及摩尼教等做了专章论述,并且以白莲教为例,阐释了宗教之间相互影响、渗透的复杂关系,并对民间宗教与宋元下层社会民众思想之间如何巧妙契合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格致篇”特色之处在于论述了宋元科学技术思想与理学的关系。著者对活跃于辽宋金元的科学技术专家做了一番统计,展现了理学的兴起与科技人才的成长之间的联系。还通过分析传统数学与象数学、中医学与理学中的范畴和规定、格物致知与科学研究,揭示了科学与理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原载】 《中华读书报》2009-01-07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