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学校学制 >

中国古代专科学校(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凤凰网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医学 
    中国古代培养医药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南北朝时,南宋元嘉二十年 (443)始设医学。北魏时设太医博士教授弟子,隋沿魏制,唐宋两代大加发展,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直属于中央太医署的除中央一级的医学外,还有地方的府、州医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医学教育系统。 
    中央医学内部有明确的学科,即医、针、按摩和咒禁四科。医科又详分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拔火罐等疗法)五科。设博士1人,医学助教1人,医师20人,学生40人。以《本草》、《甲乙经》、《脉经》为基本学习内容。体疗科学习 7年;疮肿科与少小科学习5年;耳目口齿科与角法科学习2年,针科设博士1人,助教1人,针师10人,学生20人。学习《素问》、《黄帝针经》、《明堂脉诀》、《神针》等,使学生掌握人体经脉孔穴之道,辨别浮沉涩滑之候,以针灸手术治疗疾病。当时针的种类已经很多,有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文针等。按摩科设博士1人,按摩师4人,学生15人,专门研究人体内部各种疾病。学习消息导引之法,治疗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及损伤折跌等病,此外也兼习骨科。咒禁科设博士2人,咒禁师 2人,学生10人,学习使用咒禁迷信手段,驱逐邪恶病痛。学生膳食均由学校供给。考试制度极为严格,每月终由本科博士考,每季由太医令丞考,每年终由太常丞总试。学习期满并通过毕业考试的学生,待遇与国子监所辖学生相同。此外,还有兽医学,附设于太仆寺,教授治疗牲畜疾病的知识和技术,考试合格者,补为兽医。药学与药园设在一处,教学生识别各种药物,掌握药材的种植、收采、贮存、制造等技术,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宋代医学设置较早,中间变化很多。宋初隶太常寺,神宗时改隶提举判局,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归入国子监,大观四年(1111)并入太医局。南宋孝宗时,废太医局留医学科,光宗时又恢复太医局。宋代医学分方脉科、针科、疡科三科目。细分为大方脉(内科)、眼科、口齿咽喉科、风科、疮肿兼折伤科、产科、小方脉(儿科)等。教授由翰林医官、上等学生及在外良医担任。学生共 300人,规模比唐代有所扩大。学习内容,方脉科教材以《素问》、《难经》、《脉经》为大经。以《巢氏病源论》、《龙树论》、《千金翼方》为小经。此外各科另加该科的专著,如大方脉加学《伤寒论》等,针、疡两科去《脉经》,增三部针灸经。宋时,曾修订《新修本草》;《素问》等医学名著也有新的注本和校订本,这些也是医学的学习用书。宋太宗时,编辑了《太平圣惠方》;后来据此书选编了《圣惠选方》作为教材。宋代医学为了进行直观教学,采用图解、教具,如《伯景三十六种脉法图》、“针灸铜人”等。还仿唐制,开辟药园。学生毕业考试分三场:第一场为普通考试,问三经大义五道,三科皆得受试;第二场方脉科试脉证运气大义各二道;针、疡二科试小经、大经各三道;第三场按各科性质,分别假定治病法三道。学生毕业后,或参加科举,或直接授职,成绩最佳者,成为高尚医药师,其余或任本学博士正录,或委为外府、州医学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