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穷困潦倒 贫而乐道:人生困惑问庄子(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天新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问:那么,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傅佩荣:从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来看。司马迁是史学家,对于哲学家不太公平。他写到庄子的时候,是放在《老子韩非列传》里面,里面插入庄子、申不害。说实在的,庄子蛮委屈的,因为解老、喻老,继承老子的是庄子,不过司马迁只用一二百字就把庄子打发了,只有一句话说庄子说得很对:“其学无所不窥。”就是庄子没有什么书不看的。
    因为《庄子》里面最令人赞叹的是,他把学问了解之后,提升到“道”的高度。他说:古代的人智慧最高了,能够了解从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即“未始有物”,从来不曾有万物存在过。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就认为,庄子这种说法非常了不起,因为他能够发现到宇宙万物根本不存在;我们今天的存在是暂时的、过渡的阶段而已,如果从生前死后来看,每一个人也确实不存在。
     穷困潦倒,“贫而乐道”    问:庄子认为,是贫穷好还是富贵好?
    傅佩荣:关于价值观的问题,庄子有一种完全颠倒的看法。因为他是战国时代中期的人,那时候的各种有利的成就在他看起来都隐藏着危险。
    问:应该是庄子所提出的“穷有八极”,包括貌美、须长、身高、魁梧、强壮、华丽、勇猛和果敢。这八项换在我们现在来看的话,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八个优点,那肯定是佼佼者,庄子为什么说这种人很危险的?
    傅佩荣:你想想看,这个人他有自己的生活吗?从年轻的时候崭露头角就开始被人所用,选你当班长,因为你长得最体面;然后让你做所有的事情,到最后恐怕只有三个字:过劳死。相反,我们讲到“三必”——三种必定通达的路,你看到该觉得说:谁要这个?第一个,到处依赖别人;第二个,穷困不通,走投无路;第三个受到各种委屈、耻辱等等。
    问:在一般人看来,这叫一塌糊涂啊。但是庄子怎么样来看待这“三必”?
    傅佩荣:庄子处在乱世里面,这三个弱点反而变成最好的隐藏、保护色,就是:我在社会上不被别人注意,反而可以生存下来。
    问:用三句话描写庄子的话就是:住在穷街陋巷,困穷得织鞋为生,饿得是面黄肌瘦。在这样的状态下,他怎么能达观?
    傅佩荣:庄子做过小公务员,管过一座漆园,漆园就是油漆的漆,在古时候这些拿来作为粘剂用的;到后来他就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就自己织鞋为生。可见,他的穷困是要考虑到,如果我要避免穷苦,那我要付出什么代价,那他认为,没关系,我安贫乐道,也设法养家糊口。
    但是你碰到这个时代,你再有本事,你也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但是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快乐呢?在庄子来说,叫做“穷亦乐,通亦乐”。“能够乐道”这句话,儒家讲“贫而乐道”,道家也讲“贫而乐道”,只是不一样的道。
    问:他如何扛得起这个生活的重担,如何快乐得起来呢?
    傅佩荣:他有一次向他的朋友借米,这朋友负责一条河流的,定期可以收税。这个人看到庄子说,好,我下个月收税之后,借你三百金(金是古代的一个单位)。庄子立刻变了脸色说,昨天我来找你的时候,在路上听到有人叫我,我回头一看,在路上被车轮压凹的地方躺着一尾鲫鱼。我就问它说,鲫鱼啊,你叫我吗?鲫鱼说,是啊,我是东海来的,现在快渴死了,给我一点水喝吧。我就对鲫鱼说,我去找吴国的国君,请他们开一条河流,把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鲫鱼就变了脸色,然后说,你还不如去鱼干店里面找我。这个故事说明庄子很能够自我调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