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刷新我们的僵化认知——日本人眼中的《二十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国学网 石田隆至 参加讨论

    
    图为纪录片《二十二》中拍摄的慰安妇受害者。资料图片 制图:蔡华伟
    此前在中国热映的纪录片《二十二》,受到了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各年龄段人们的普遍关注。这部电影记录了日本侵华期间被日军强制做性奴隶的受害者(即“从军慰安妇”)现在的生活状态。电影镜头的记录对象是遭受日军性暴力的老妇人,呈现在大荧幕上的她们已是耄耋之年,看起来更像是饱经人生沧桑的老奶奶。作为纪录片,这部电影的解说词很少,更多是通过影像展示她们现在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而观者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在日本,慰安妇是“过去”的问题
    日军慰安妇是横亘在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沉重话题。然而,目前日本还没有关于《二十二》的相关报道。虽说电影刚上映不久,但在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日本至今对此没有任何报道,仍然令人不可思议,这也反映出日本社会对于慰安妇问题的认识现状。
    在日本社会中,日军慰安妇、日军性暴力受害者仅被当作一般性战争问题,政府非但没有反思日本所应承担的责任,反而仅仅将其视为“过去”的问题,当作“70多年前的问题”对待。此外,无论是把慰安妇看作“妓女”、继而否认日本军方和政府责任的观点,还是认为日本应承认对她们造成的伤害、日本应担负责任并进行赔偿的看法,本质上都将慰安妇视作尚未解决的、关于“过去”的问题。同样,许多日本民众对慰安妇过去的悲惨经历和现在的生活状态既不关心,也不理解。真正能够清楚了解她们在战后如何度日、在晚年如何生活的,恐怕只有像《二十二》中那位直接从事援助活动的日本年轻女性,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日本社会如果了解慰安妇及其家人现在怀着何种心情面对生活,在讨论历史问题时,他们像口头禅一样时常挂在嘴边的“无论什么时候都揪住过去不放”,并以受害者自居的姿态将难以为继。虽然《二十二》以这些老奶奶目前的日常生活为主,并非直接控诉日本的历史罪行,但生动的影像记录,令那些主张日军性暴力问题是“两国间条约已经解决”的人,再也无法继续无视慰安妇们的悲惨遭遇和受害现实。
    在中国时,我去电影院观看了《二十二》。我发现,周围的观众中年轻人很多。即便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受害慰安妇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状态依然令他们非常吃惊。战争题材的电影常着力刻画受害者悲恸欲绝、大声谴责日军的场面,然而,《二十二》中出现的是老奶奶与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并时而欢声笑语的画面。当然,她们也会浮现出与脸上深深皱纹一般深奥莫测、难以读懂的表情。在这种平静的节奏下,反而令人感受到残酷又深刻的意境。
    战争事实与真相在日本文艺作品中的缺席
    老奶奶们不善言辞,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坚强活下去的姿态,向观众们提出一个超越国界的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如何面对这些处于人们关心之外的老年慰安妇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其中蕴含着因历史问题存在分歧而陷入混沌的东亚地区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可能性。但是,与给人启发的《二十二》相比,日本同类文艺作品则令人感到非常不安。
    在日本,战争的教训不与“现在”相关联,仅被看做是“过去”的问题,这种倾向也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军性暴力受害者问题在日本社会成为引发人们争论的话题,但却几乎没有把受害女性现状作为主题进行创作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仅有的几部也是在韩国拍摄、上映的电影,或是在深夜播放的电视纪录片。
    在日本,与战争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不少。这些文艺作品大都以讲述日本民众因原子弹爆炸、日本城市遭到轰炸而受到的伤害,以及日本人在疏散地历经苦难、从中国撤回日本途中遭遇的磨难等为中心。日本人在二战期间遭遇原子弹打击确是事实,但文艺作品中却没有提及日本在遭受伤害之前,首先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怎样巨大深重的战争苦难。
    文艺作品传承文化,对一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然而在日本,越来越多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将在战争中牺牲的人、在战后重建中勤奋工作的人作为楷模进行歌颂。例如,神风特攻队员、从事零式战斗机研制的员工等,他们成为文艺作品的关注焦点。这些作品强调和美化日本人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重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勤奋与坚韧,并以此来肯定今天的日本人形象,却吝于承认日本作为战争发动者犯下的罪行,以及日本民众也曾主动参与战争的历史真相。这类文艺作品无法令人意识到日本是战争的发起国,无法令人看到日本发动的战争全貌,这些作品不将中国受害者是如何产生,他们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的境遇,以及中国受害者的感情作为重点加以表现,实在不足为奇。
    这并非是文艺作品具有的独特现象。50年代,在中国抚顺和太原战犯管理所收容的日本战犯们通过学习,直面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接受教育改造之后,积极承认战争责任。十几年来,笔者一直对他们进行跟踪采访调查。他们一边坦率讲述屠杀抗日人士的事实,一边进行自我反省。然而,即便是他们,也很少有人讲出自己曾在扫荡过程中所犯下的强奸、轮奸等罪行。
    一位二战期间的陆军军医,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在证言中承认自己犯下活体解剖这样的残忍罪行。但直到90年代,他还一直认为“从军慰安妇”就是妓女。由此可见,虽然日本战犯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但是对日军慰安妇的“现在”状态加以思考,并进一步认识受害者与自己的关系,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纪录片,《二十二》解放了我们被束缚的想象力,让我们对僵化现实的认识焕然一新。只有以“慰安妇”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在日本不断被创作出来,日本民众能够不仅意识到战争带给自己的创伤,也能够意识到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带来的苦难之时,日本社会和这些慰安妇们的关系才能首次抵达一个新的地平线。 
    (作者为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和平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刘军国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