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弗洛姆(E·Fromm,1900—1980),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精神分析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元老之一,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学博士,教授。 弗洛姆1900年3月23日出生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笃信犹太教的家庭。作为独生子,弗洛姆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在大学期间,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就极感兴趣。1922年,弗洛姆获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在慕尼黑大学和柏林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直至1931年。起初,弗洛姆是弗洛伊德的追随者,但不久即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他不满意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个人的无意识驱动力的作用,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类心理的意义。受W·赖希影响,企图以人道主义的精神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将二者综合为一种“受辩证法和人道主义指导的精神分析”。他批判资本主义是病态的、不合理的社会,但却从超阶级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提出借助“社会治疗法”以建立和谐的“健康社会”的方案。 1928年至1938年问,弗洛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派别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在《社会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在学术界影响较大。1934年,弗洛姆随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一起离开纳粹德国,迁往美国纽约,从事广泛的教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1934—1941年,弗洛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社会研究所新校执教,1941年后,相继在本宁顿学院、耶尔大学、纽约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授。1946年,他参与创建了威廉·阿朗森·怀特精神病、精神分析和心理学研究所,并担任该所主任。1949年,弗洛姆执教于国立墨西哥大学,并在那里创建了墨西哥精神分析研究所。1965年,弗洛姆在墨西哥退休,并获得荣誉教授的桂冠。1971年,弗洛姆移居瑞士,继续从事研究和著述,1980年3月18日去世。 弗洛姆是一位不限于心理学领域的多产作家,其著作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有些印数达数千万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逃避自由》(1941年)、《自为的人》 (1947年)、 《心理分析和宗教信仰》(1951年)、《健全的社会》(1955年)、《爱的艺术》(1956年)、《人心》(1964年)、《精神分析的危机》(1970年)、《人的破坏性之剖析》(1973年)、《占有还是存在?》(1976年)。 弗洛姆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极为关注,故有“人类的梦想家”之称。 《人心——人的善恶天性》(THE HEART OF MAN Its Genius for Good and Evil,1964年),由纽约哈珀和罗公司1964年出版,中译本《人心》由范瑞平等译成,1988年8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54页,10.8万字。 《人心》一书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人——是狼还是羊?”,作者分析了“人是狼”、“人是羊”两种观点的论据后。指出我们关于狼和羊的假定是站不住脚的,认为人有行善和作恶两种潜能,每个人都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发展。第二部分“不同的暴力形式”,弗洛姆按病理程度轻重,依次论述了游戏性暴力、反应性暴力、报复性暴力、补偿性暴力、原始的“喋血渴望”,作者认为前三种暴力形式都是由于对生活的损害或对生活的失望所引起的,因此有助于生活;后二种暴力形式的病理性极强,前者表明生活的残缺和空虚,并通过破坏生活来超越生活,后者则有一种杀人的激情,把杀人作为一种超越生活的方式。不同的暴力形式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无意识促动因素的不同。第三部分“爱死与爱生”,指小人具有爱死和爱生的定向,并分别阐述了爱死、爱生各自的含义。第四部分“个体自恋与社会自恋”,指出人具有自恋定向,并分别就自恋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乱伦固结”,指出入具有乱伦固恋的定向,介绍了乱伦固恋的含义及三个发展层次。弗洛姆认为,恋尸、自恋和对母亲的共生固恋是恶的本质,它们构成了严重的精神病患的核心。第六部分“自由、决定论、选择论”,作者从分析人性观点入手,提出了关于人的自由的问题。 本书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人性理论 弗洛姆人性理论的出发点是反对把人界定为一种特定的实体,一种单一和同质的存在。在西方传统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中,人基本上被定义为恶的、堕落的,或者善的、可完善的。弗洛姆认为,这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因为善与恶是一种实体性的概念,在这种人性论的阐释下,人的本性就是永恒不变的,意味着自人类诞生伊始,人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观点很难同人类不断变化的事实相一致。而且,在弗洛姆看来,如果一个人相信人的善是唯一的潜在性,人便会在理想的幻灭中度其一生;如果一个人相信人的恶是唯一的潜在性,就会象玩世不恭的人那样了却一生。“正确的见解应是把两种可能性都视为真实的潜在性。并且研究它们两者出现的条件”。此外,在人的本性问题上,弗洛姆也反对把人定义为“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能够允诺的动物”(尼采),以及诺如从社会学、生物学、生理学角度对人的界说。他认为“这些定义只表达了人的主要属性,但是,它们没有涉及人的本质”。 基于上述分析,弗洛姆认为“人的本性或本质不是像善与恶那样的特殊实体,而是植根于人存在条件中的一种矛盾”。弗洛姆把人的本质定义为固有的矛盾是以两类事实为依据的:(1)人是一种动物,然而人的天生本能并不足以保证他的生存,除非生产财富来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发明语言,研制工具。(2)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屈从于自然的指令和偶然事件,但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使人超越自然和其他全部生命,在思想上是自由的。自我意识也使人意识到过去、未来,自己的渺小、无能,自己是世界中的陌生者,并使人处于孤独、痛苦和恐惧之中。自然,人不堪忍受这种牢狱般的生活,竭力要从分离的痛苦和孤独中解脱,寻找失去的和谐,这就构成人生存的固有矛盾。 弗洛姆进一步指出,回归和发展是解除冲突的两种方式。回归的方式指人为了解脱分离和孤独,而竭力返回到动物和自然的生活中去,抛弃使他成为人,却又折磨他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与自然达到原始的和谐。发展的方式则指人通过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人道性,以超越自然,解除分离和孤独,达到一种新的和谐。若靠发展的内在趋势解除旧有的矛盾,就会在新的水平上出现新的矛盾,新的矛盾又迫使他继续从事追求新的解除工作,这个过程循环往复,直到达到成为全面的人的终极目标,与世界完全统一为止。倘若人追求回归的解除方式,那么,人必然会完全追求那种无异于癫狂的非人道性。 无论采取发展方式,还是回归方式来解除人的固有矛盾,都必然会表现出趋向善或恶的定向,并引起和产生人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心理潜能。 (二)人的替恶天性 1.恋尸和恋生的定向。弗洛姆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论是心理上的区别,还是道德上的区别,最为基本的乃是爱死的人与爱生的人之间的区别,恋尸的人与恋生的人之间的区别”。恋尸表示一种伤感的情绪,杀人的愿望,对暴力的崇拜,对死尸和虐待的兴趣。恋尸者憎恨生活,希望回到无知和动物的原始生活中去,并把人的价值视为物的价值。具有恋生定向的人则与此相反,它表示生存的一种总体定向和完整方式,保持生命,抵抗死亡是恋生定向的最基本方式。爱生的人是健全的人,对他来说,欢乐是德性,人生的目的是献身于所有富有生气的东西。安全、公正、自由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人的恋生定向。 2.自恋定向。自恋是一种比性欲和求生欲更为强烈的情绪,其特点是对外部世界缺乏真正的兴趣,以自己的人格代替现实。依自恋的对象可分为个体自恋和群体自恋。依自恋的病理程度可分为良性自恋、病理性自恋和恶性自恋三种。良性自恋的人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和成就,因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病理性自恋与理性和爱相冲突,使人不能正确评价事物和他人,通常高估自己和自己的东西,低估外界的任何一件事物,当其遭到批评时,情绪就会激怒或沮丧,因而限制和歪曲理性判断;恶性自恋的对象是他拥有的东西,如他的身体、相貌、健康、财富等,它使人成为虚伪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使人的行动相悖于群体的生存原则。当个体自恋转向群体自恋,群体自恋进一步转向整个人类及其成就时,就有助于消除民族和思想上的自恋的危险,进入完全人性的状态。当基本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发生改变时,教育对实现人道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3.乱伦固恋定向。弗洛姆认为,对母亲的固恋不像弗洛伊德所理解的“恋母情结”那样,只表示男孩对母亲的性的乱伦渴望。在他看来,男孩和女孩对母亲都具有乱伦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性本能的联系。乱伦固恋不仅极为经常地包含着渴望母亲的爱和保护,而且还包含着对她的恐惧,从而导致人缺乏独立、自由和责任。良性的母亲固恋只表现为需要母亲似的人物的安慰、爱恋、称赞、供养和照顾。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产生焦虑和沮丧情绪。恶性的母亲固恋称为乱伦共生,共生依恋指没有这个人他就不能生存,当然这种联系主要是一种情感和幻想的联系。乱伦共生表现为希望永远象婴儿那样被爱,有一种返回子宫的欲望。曲解理性、缺少爱的能力、丧失独立性和完整性是乱伦固恋的三个病理特征。 弗洛姆认为,如果恋尸、恶性自恋和乱伦共生集结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具有衰败综合征,就会构成最危险和最恶毒的人格定向。如果与此相对应的恋生、爱和独立性集结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具有成长综合征,这是一种生产性的或创造性的人格定向。由衰败综合征支配的人以原始的回归方式来解除人固有的矛盾,因而表现为恶。以成长综合征统治的人以发展的方式来解决人固有的矛盾,因而表现为善。 弗洛姆还认为,人成为善人或恶人,全凭自己自由决定,因为善恶这两种潜在定向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人并不是天生就恶。人的意识对人采取善的行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如果在自由作出决定时,不断作出错误决定,人心就会变得愈来愈冷酷无情,变得更恶毒;反之,如果不断作出正确的决定,人心就会变得愈来愈温和、活泼,变得更具爱心和善良。 弗洛姆《人心》一书对人性理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弗洛姆强调入的本性不是某种特殊的实体,而是一种寻求解决矛盾并创造新矛盾的过程。这种观点较之以往的人性理论来说不仅新颖,而且更少片面性。(2)弗洛姆强调人具有自由选择善恶的能力,欣赏以发展的方式解除人固有的矛盾,这对发展人们的能力和人道性具有积极意义。(3)弗洛姆在论述其人性理论时,非常注意每种心理定向的发展层次,使其理论观点显得较完整,成熟。(4)弗洛姆有关善恶潜能的心理分析较弗洛伊德的有关观点更趋于合理,如他反对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利比多理论的作用,强调入的主动选择,不懈努力。 弗洛姆人性理论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弗洛姆有关人的恶潜能的论述虽超越了弗洛伊德的观点,但构成恶本质的三个核心概念——恋尸、自恋、乱伦固结,均源于弗洛伊德。这些概念是精神分析临床经验的总结,能否全面、合适地反映人的恶潜能,值得进一步多方面的研究。(2)弗洛姆人性理论中有些观点还相当偏激,显示出他一定的社会心理学化思想,如过分夸大了希特勒的心理特点对其发动战争的作用,不能运用历史的观点,正确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弗洛姆的人性论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其方法论基础的人性论,虽然新颖、耐人寻味,富于启发性,在西方特别是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但弗洛姆希望通过人的心理革命,通过改变个人心理的价值定向,进而健全和改造社会的人道主义理想,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幻想。(祖 晶)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