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试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哲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中西方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何谓和谐人格?其实在不少心理学著作都有关于和谐人格之说。和谐人格是瑞士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勤的用语,指人格与环境保持一致,特别是情感上维持亲善关系。从中西方和谐思想的历史考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和谐人格就是指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维护和谐、创造和谐,从和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和谐的思想分析事物,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品质和能力,即指个人自觉地和谐地组织自己的各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而形成的能够进行和谐生活的相对最佳的人格。和谐人格是伴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推动着和谐社会实现的精神特质。和谐人格既体现个体内部精神特质的健康积极、完整平衡,又表现为个体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等外在关系的协调统一。和谐人格调整着个体的需要、动机和价值取向,使一个人的知、情、意、行诸方面体现出动态的协调,从而形成与周围环境相适合的行为规范。高校德育所应致力于培养的就是具有这样的人格特点的人。中西方和谐思想给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1、和谐就是一种和谐的辩证思维,它的根本精神在于协调各种关系,以促进事物的正常发展。因此大学生和谐人格在道体上以追求真善美高度统一为目标,强调“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体现了包容天地的宏大气象。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和谐对于人的作用,他反对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所以他强调:“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所谓“和谐的人”,按照他的思路,也就是既富有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爱因斯坦的上述基本教育思想,与我们所主张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针对目前学界批评的我们培养了一批“为数众多的对自然科学愈来愈窄的领域知道得愈来愈多和对人文社科愈来愈宽的领域知道得愈来愈少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等现象普遍的缺乏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工具型人才,他们不懂哲学、不懂文学、不懂历史,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不讲奉献,专门利己,毫不利人,心胸狭窄,趣味庸俗,除了快快发财,不知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生命本身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完备统一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以育人为本、引导人不断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教育更应以和谐人格的塑造作为崇高追求和终极目的。这就要求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不仅要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更要使道德能融入个体生命,陶冶个体的人文精神重建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信仰,使个体能获得全面的生命体验并能在行动中加以践履,从而丰富生命的内涵,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和谐发展,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其全面的本质”。  
    2、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就是要将人格各要素不断完善、发展,在调整与适应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新的事物和新的思想出现,促进自我成长与发展。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以为和。”说明“和”就是阴阳二气不断冲撞、激荡,调适而达到的状态。赫拉克里特也认为“和谐”是一种激越的、冲突性的、不断运动变化的“和谐”,和谐之美就在于对立面之间斗争、冲突与抗衡,和谐不仅是一事物之为此事物,而且是一事物如何转化为他事物,是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故和谐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理想的目标。这种平衡与和谐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因时、因地、因条件而变化着的:是一种从低状态的平衡到不平衡进到高状态的平衡,是一种从低水平的和谐到不和谐进到高水平的和谐,这是一个稳定与和谐不断地被打破,新的稳定与和谐又不断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矛盾统一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个体培养与造就成熟与高尚“和谐人格”的奋斗轨迹。  
    和谐人格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追求,又是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保证。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这种发展经历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片面到全面、从本能到自觉的不断协,和谐人格是对于人格发展、完善的前景的一种描述,也是人们现实人格发展的目标模式,它也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是一种可以不断发展、完善,不断追求逐步达到至善的一种动态的理想人格,它能使各种能力和素质不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开拓发展,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一步的全面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3、和谐是多元文化的并存,是矛盾冲突的统一。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就是强调要尊重异质性,坚持多元化,维护多样性;就是要主张求同存异,鼓励对话、沟通。从《国语·郑语》“夫和实而生物,同则不继”到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都昭示着和谐的前提是承认事物存在不同方面、不同要素间的差异与对立,在此基础上强调不同要素间平等共处、相互制约与相互融合的统一关系。和谐就是由诸多性质不同或风格各异的因素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而达成的统一。“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只有不同的他物之间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和合体;“若以同稗同,尽乃弃也”假如事物之间进行机械结合,那么他的发展也就完结了。故差异和对立是和谐产生的前提。从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到赫拉克里特的“对立造成和谐”“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这些都表明和谐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对立的统一。和谐是对立中的和谐,和谐重视事物的差异性,强调事物的差异性,而不是要求单调的统一,单调的统一不是和谐。(作者:张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