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今吾(1909—1970),我国著名的教育工作者。生长在山村小镇,早年受教于陶行知主办的南京晓庄师范。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进步的教育工作,1933年夏由陶行知推荐到广东大埔百侯,参与复办百侯中学的工作,倡导生活教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奋起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1月参加革命,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根据党的指示,在武汉、湘西、桂林、重庆等地以教育工作者的公开身份,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政策,引导进步青年走向革命。1944年任延安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校长。1962年先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1965年任党委第一书记,副校长。1964年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代表,出席了国际性的“北京科学讨论会”。他对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程今吾的主要著作有:《新教育体系》(1944年)、《延安──学校》(1947年)、《工农读写教学的实际经验》(1949年)、《青年修养》(1949年)等。他十分注意工作经验的总结,每当工作一个阶段、完成一项任务之后,总是尽力把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心得条理化、系统化,整理成文,他的著作大都是这样写成的。 《新教育体系》一书,1944年春由重庆时代印刷出版社出版,1948年秋,由生活教育社在上海再版;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又将之收入《程今吾教育文集》出版,共132页。 《新教育体系》是程今吾去延安前在重庆写的,正如他在1944年底在延安写给陶行知的一封信(原信现存南京晓庄陶行知纪念馆)中所说,是“用辩证唯物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教育各方面,把十数年来自己干小教、中教、师教、普教、人材教育、抗战的群众宣传教育的经验作一有系统的整理。”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教育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教育”这一教育的基本问题。第二章“教育的社会根源”提出了“教育决不能超然于社会之外,而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生活而存在,与一定的社会实践相一致”的观点。第三章“教育与哲学”论述了哲学对于教育的指导作用。第四章“儿童的发展与教养”(1—4节)认为儿童是在社会影响下助以教育引导的发展过程,儿童时期在教育上占重要的地位,教育对于儿童也分外能发挥其效能;并且由此引申关于儿童发展的一串问题——遗传与环境问题、本能问题、智慧与个性差异问题、知识感情意志问题、身体养育与精神陶冶等问题。第五章“设备与环境”(1—3节)批驳了观念论漠视设备的主观主义教育和那种过分强调设备、把学校造成特殊控制环境、消极的避开现实社会的教育方法,主张配合教育需要,或购买、或自制、或捐募、或借用的方式合理建置学校的图书设备。第六童(1—4节)论述了课程在教育上的地位、新课程体系问题和教材组织问题等,揭露了当时小学课程的弊端,提出了改革小学课程的措施。第七─九章“教育方法”(上、中、下)介绍了注入式的主观教育法、自由主义客观教育法和实践教育法;着重研究了实践教育法的发生与成长,运用实践法的前提条件以及实践教育法的实施要点和教学过程,在分析过去考试制度的弊害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成绩考查的办法。第十章(1─4节)论证了教师的地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指出了过去师资培养的缺陷,阐述了建立新型师范学校的构想及教师进修的方式、方法等问题。 本书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研究教育必须从历史的、全面的、多种多样和千变万化的教育发展形态中去把握教育的基本形态,从错综复杂的教育形象中去概括出教育的本质。程今吾认为,生产劳动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归宿,文化生活是教育的内容。 (二)教育哲学是哲学的一般法则在教育上的具体运用,在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指导下,建立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指导教育实际工作的进行。 (三)遗传与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缺一不可,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制约。遗传给儿童发展以主观基础,遗传性的优劣规定发展的可能和限度;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儿童知识、感情的泉源,环境不同,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转为现实性的程度与质量也就不同。知情意是一种事情的三方面,三者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应以一方面为主导的目的,以另两方面为非主导的手段,实行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知情意自然的有机的统一必须以实践为中心。身体是精神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生机旺盛,才能有充足的活力、活泼的精神;身体健康不是最后的目的,还要使儿童养成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成为健全的公民。 (四)设备与环境是教育的客观条件;教育执行者在运用设备与环境时有计划地作用于教育对象,教育对象能动的在教育条件影响之下发生行为变革。学校设备的添置必须要考虑教育的需要与学校经济的承受能力,采用多种方式来补充。 (五)教育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定的政治指导下,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确立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形成与之相一致的课程。所谓新教育,是为民族谋解放为人类谋福利的教育,是以实践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实践性教育;新课程则是与实践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实践课程。鉴于以前小学课程割裂的、繁杂的、没有实践基础的缺陷,认为小学实践课要以实践的社会科和实践的自然科作为全部课程的基础,加强各科课程的联系,增加儿童自动作业的时间。在课程的编制实施上,实践的活动、为了实践的活动、教师指导为主的课程活动、儿童自动为主的课程活动、严肃紧张的课程活动、轻松愉快的课程活动交错调配;在一定的具体情况下,以某一方面为主导姿态出现。灵活机动地支配实践课程时间。以社会实践的具体事物作为教材。 (六)实践教育法是教师在实践中教,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把教学统一在实践上的教育法,它不仅指导学生认识世界、说明世界,更主要的则在于改造世界。实施实践教育法,(1)要掌握理论、精通技术;(2)正确的把握实践运用实践;(3)注意教学活动的发展关联;(4)适合儿童能力,参加环境改造;(5)注意工具的使用与管理;(6)抓住活动中心,展开全面学习;(7)注意儿童的组织与训练;(8)发挥儿童的力量;(9)要有具体的要求、周密的计划。 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活动的开始发动走向高度的发展,它又分五个步骤:(1)教学活动的具体提出;(2)发动工作;(3)议定教学活动计划;(4)建立工作组织;(5)准备工作条件,包括工具、知识技能的准备。 第二阶段,在有了充分准备之后紧张热烈的开始工作,教师指导学生用有组织的集体力量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并在实践中印证已有的知识、技能,接受经验教训,发现新的事理、新的问题。这一阶段有六个步骤:(1)调查联络;(2)宣传动员;(3)具体分工;(4)提出工作守则,出发工作;(5)努力进行工作;(6)完成工作。 第三阶段,工作告一段落,着手收拾、扩大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总体的检讨工作整理成绩。它也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1)集体的检讨和整理;(2)个人的检查和整理;(3)扩大实践效果,发动各科活动。 (七)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有九点要求:(1)要使教师学生了解成绩考查的本意,而且在学习上保持这种本意。(2)合理改造命题考试及各种测验。(3)看重平时的作业,随时记载成绩。(4)看重具体的活动成绩。(5)将学生行动生活成绩考查作为一种严密的工作检查。(6)要时时把过去成绩与现在相比较以便看出学习历程和进步快慢。(7)不必重视分数等第,而应看重具体的结果,提出切实的批评和改进办法。(8)成绩考查的总结应当用特征的具体记载代替空洞的文凭。(9)举行成绩展览会。 (八)教师在教育上处于执行和指导的地位,教师本身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必须有特殊修养和具备相当的条件,才能负起教师应负的责任。 《新教育体系》是程今吾的早期著作,又是在国民党统治区有种种限制的情况下写的。可是,他能毅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自己从事进步教育工作的体会,揭露了旧教育的流弊;论述了教育的本质及其社会根源,以实践教育为重点,阐明了新教育的前景,并且提出了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他探讨了实践教育法,特别强调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反对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观念教育,这是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他扬弃了注入式教育法和自由主义教育法,将两者合理的成分有机地结合,统一在进步教育方法里,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但是本书对教育的社会根源和教育与哲学的关系论述得还不够深入;对实践教育法的分析,更多地是从作者自己的教育经验出发的,其实验没有在其它地方验证,理论性略显逊色。但尽管如此,程今吾对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较系统的总结,对于我们研究近现代教育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来说,都是有借鉴作用的。(别必亮)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