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金普森:诗心学者(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钱江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白色镂花桌布,玻璃桌板,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普遍的书桌布置。
    几本从故纸堆里跑出来的书,静待其上。泛黄的《论语》,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仲秋,兰溪裕源堂印的《四书》之一;已经掉了封皮和封底的《三字经》,是金普森的启蒙读物;妈妈手抄的《数学》,还有熟悉的字迹注释。
    这些儿时读物,被金普森放在最近身的抽屉里,桌上还有他未誊抄完的手稿——回忆一位义乌老家的童年玩伴。
    “前几天去医院看他,我知道,也就这几天了,所以想赶紧写写好,也是一种纪念。” 他对旧物、故人,有着极为深情的追念。桌上一块色泽浑厚的石头,是他在大连海边散步时遇到的“知己”,如今带回“人间”,成了读书时的“镇书之灵”。
    他很少看历史剧,对于当下流行的穿越剧感觉“很痛苦”,琼瑶剧反而成了最爱,因为有他看重的人情味在里面,尤其是《情深深雨濛濛》,“看了好几遍,古巨基蛮舒服的。”
    “我手有点抖,不好意思。”金老师递了一杯茶给我,其实无碍,他却很在意。
    采访结束快中午一点了,师母在厨房里忙活,我往锅里一看:咸菜炒冬笋。
    “我们老年人身体不好,基本上每天咸菜一嘬,微波炉一热。青菜水里煮煮,盛起来揩点油。他胃不好,油腻的东西尽量少吃。”师母说。
    金老师瞄了一眼厨房里的师母,悄悄从抽屉里拿出烟,点了一支,“你们刚才采访,我一直憋着不敢抽。她看到又要说我‘变了’。”
    我们听了这话都笑起来。“他以前不抽烟,也不打牌,现在一天到晚打牌。还写诗说‘茶烟随心粗茶肴’,我改成了‘抽烟害人害己不要好’。以前他经常伴着我,现在有时候回义乌老家住好多天不陪我。”师母手里还拿着锅铲,就急匆匆跑出来“诉状”。
    金老师笑着,默默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信笺,温柔地念了起来——
    思念的花瓣在风雨中旋转,
    落在回忆的湘湖师范,
    岁月的皱纹扩散,
    清晰的依旧是你的容颜。
    老了,不求朝朝暮暮,
    没有万语千言,
    爱你似如初相见,
    一生没有变。
    从客厅到卧室,挂满了师母的十字绣和工笔画。 他喜欢牡丹,她就为他绣牡丹;她不顺心,他便为她写诗。
    “我们以前共患难,现在共享乐,我希望不要变。他如果不在,我就一个人画画、做十字绣。寂寞出真知。”最了解他的人,还是她。 本报记者 马黎 林梢青
    人物名片
    金普森 名允通,字普森,号重阳,1932年重阳节生于浙江义乌。1960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留校任教。
    他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经济史、浙江地方史。1978年承担财政部的根据地财经史研究课题,历时四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研究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著作《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获全国财政理论一等奖。他担任的副主编兼总纂《中国现代史稿》,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中国现代史教材。
    凌晨三四点,天还没有全亮,窗外微雨,零星一两下炮仗,显得寂寥。隔壁房间的老伴还在熟睡,金普森便悄悄起身了。他已经习惯了早起,一碗米粥,一碟咸菜,草草打发过后,把移门一关——原本有些逼仄的阳台,立刻自成一片天地。
    一张冷板凳,一个伏案写作的姿势,这一坐就是半个多世纪。
    这个清瘦老人一辈子痴迷中国近代外债史研究,他让大学生在课本中看到了陈独秀的照片,又用十年时间为浙江编写12卷通史。
    “我耐得住寂寞,有研究便有发现,这是最大的愉快和慰藉。”在刚写完的小诗《八十自述》中,金普森自道:清闲潇洒乐逍遥。
    治学的严谨内敛,无碍骨子里的诗意和浪漫。一米七八,脚下生风。他是学生眼中风衣飘飘、儒雅风趣的历史老师;他领着接管浙大人文学院的金庸结交学者,走近学生;而老伴一句无心嗔怪“你变了”,却换来老人洋洋洒洒情诗一首,忆往事,诉真情。
    一个多月的阴雨,终于等来一整日的晴光。听金普森,缓缓道来真性情。(以下记者简称“记”,金普森简称“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