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开展――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前不久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50多位著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当代中国哲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和出路,传统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当代哲学工作者的使命等问题各抒己见。 一、当代中国哲学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和出路 与会专家肯定了我国哲学事业发展的成果,但也承认目前我国哲学的发展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谢地坤研究员认为,当代中国哲学对现当代中国人已经并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哲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国际学术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认为,目前的学术环境不容乐观,不少研究成果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或者只是简单地重复。迄今为止,我们的哲学创作缺乏原创性。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认为,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很少有国际影响力,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学术视野的差距,对话能力的缺失,学术势能的匮乏,国际交流语言的不力等,这些都表明了我们与国际哲学界的差距。 二、传统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传统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这是最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造就的事实,也是我们在今后若干世纪要继续推进的研究方向。复旦大学张汝伦教授认为,今天中国哲学条块分割壁垒森严,中哲、马哲、西哲各有一套话语,各有各的做法。只有互相打通,我们才能出真正的原创性哲学家。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认为,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思考与论衡,离不开我们所处时代的特点和国际大环境,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之下,只有在文明对话的互动和锻淬之中,中国哲学才能够走向世界,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问题,用当代中国人的思路和语言去思考哲学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与马哲、西哲展开真正的建设性对话。 南开大学李翔海教授认为,只有在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不断展开双向诠释、互动对话,才有可能达致“以中释中”的理论目标。陕西师范大学袁祖社教授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对话。不同哲学形态之间的对话要成为可能和有效,关键是思维方式和致思目标上共通点的寻索和认定。而这需要一种知识论意义上的元哲学态度、文化―人类学的情怀、生存―生活的视野、文明―进步的历史尺度。 三、当代哲学工作者的使命与中国哲学的出路 哲学要真正的复兴,就必须回答时代的课题,实现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认为,当代哲学工作者需要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创造出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武汉大学赵林教授认为,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要梳理清楚自身固有的思想传统和外来文化的现实挑战。当代哲学工作者还需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模式化中解放出来,重新成为一种具有自由性灵和批判精神的哲学方法论,对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使之完成现代性转换。上海社会科学院余治平研究员认为,对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而言,以当下的生活经验为反思的对象,从本土传统资源中的经典文本或圣贤人物那里获得应有的启迪。要面向当下的族群生存,融入寻常百姓的日用世界,重建经典与时代生活的联系,以形上的方式对现代性挑战做出积极的回应,高扬道德理想,传承文明传统。南京大学陈亚军教授认为,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越深入,对中国哲学的价值看得也越深刻,对话也才能越深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