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教师“批评权”的中国式困局(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青年周末 佚名 参加讨论

    困境之二
    丧失自主教育环境,行政领导怕维权
    宋肖(化名),是赵京的老同事,在崇文区一所重点中学任教。她笑称自己的问题在于太较真,总和领导对着干。
    “太较真”的宋肖曾因为“批评教育”的问题险些和校长发生冲突,因为班上有几个学生纪律性很差,学习也一直没有起色,宋肖就将他们的座位调到了第一排。
    没想到,几天后的家长会上,校长公开道歉,并且暗示了宋肖这一处罚方法欠妥。
    “开完会我就去找他理论,犯错就该惩戒,几十年都是这种方法,为什么现在家长一提意见就都要老师让步。”宋肖告诉记者,只要遇到家长因为孩子挨批而找到学校的问题,校领导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因为害怕出事,家长现在维权意识高,学校要是不道歉,他们就告到区委,甚至告到市委,领导当然都要捂着,所以教师就得让步。”
    宋肖说,在这种氛围下,很多年轻班主任已经养成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很多学生的问题都得过且过,“他们刚来学校,不知道水有多深,往往挨了领导一两次批评后就有了‘分寸’。”
    “等我们这拨人退休了,可能就再没这么跟领导较真的班主任了。”宋肖颇有些自嘲,
    “班主任不敢批评学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自主教学环境。现在的中小学,虽是教学单位,却有着很强的行政色彩,学校办学要对上级部门负责,并接受各类评估,这就使得学校办学会担心办学业绩因‘家长上访’等事件而被一票否决。所以学校领导遇到相关问题,往往选择无原则地批评班主任,教师的地位非常弱势。”熊丙奇分析道。
    宋肖告诉记者,近几年学校出现了家长委员会,而且经常开会向校方反映教师的问题,“那学校有教师委员会吗?”记者问宋肖,“有工会,就是派发福利的,没听说维护权益的。”
    “您觉得这个‘批评权’会有效吗?”记者问宋肖。
    “说实话,一点没有扬眉吐气的感觉,适当方式,什么叫适当,一旦家长找上门来,不还是领导定吗?”宋肖说。
    在一些老师看来,教育部新规较笼统,缺乏操作细则,而基层老师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执行起来的实际意义收效不一定明显。
    记者还听到这样一个例子:广州某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告诉所有教师,学生都是上帝,如果没有学生,咱们全都下岗。
    储朝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7月,他从安徽太平出发,开始了长达26年的乡村教育考察之路。储朝晖在和记者的对话中屡次提到了学校管理机制的问题,“教育独立,这是任何教育改革的前提,如果行政色彩太重肯定会挤压教师的权利空间,举一个例子,从前的唱戏班子,戏怎么唱都是戏班主听角儿的,如果换过来,角儿怎么唱戏都要听戏班主的,这不是拆台吗。”
    困境之三
    学生成上帝,“独子时代”忽视挫折教育
    “目前大城市中小学本地生源的在校生中,95%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位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多数独生子女入学后突出的表现是对学校的各种纪律约束的不适应,有的孩子就会表现出强烈反弹。
    记者翻查了中国教师与“批评权”有关的法规,只看到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根本不像20年前的孩子那样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也不敢管了。”刚刚从兰州一所小学退休的高级教师栾虹,现在在北京女儿家生活,她告诉《青年周末》记者,这主要是独生子女时代下的教育新病。“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被家长宠着,在温室里长大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懒惰和娇嫩的性格自然就养成了。”
    在栾虹记忆中,在女儿上小学的时代,家长最爱对老师说的话就是,“老师,孩子不听话你随便收拾,不打不成材。”而现在,家长的声音变成了“老师,请对我们家孩子照顾点儿啊。”
    在提倡素质教育和鼓励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在家长的溺爱中,老师面对学生,究竟该如何教育就显得错综复杂,莫衷一是了。
    困境之四
    没钱没地位,老师被轻视
    “在很多城乡结合紧密的地区,很多家长是瞧不起老师的,这种观念很深地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储朝晖告诉记者,有数据显示,当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处于快行道时,基层教师群体的收入往往是恒定的,这就造成了在相当广阔的不发达地区,教师往往干了十几年,工资还没有外出打工挣得多。储朝晖曾经到过一个学校,学校里只有9个老师,都已经50多岁,“因为当地没有人愿意教书,很多人认为只有没本事的才去教书。”
    “这二三十年,钱在很多人的心理序列排序中渐渐成为了第一衡量要素,谁有钱就受人尊重,这导致了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而这种观念上的变迁一旦施力于孩子,尊师重道的传统伦理就会受到冲击。”储朝晖告诉记者就因为这种观念使然,在很多学校学生伤害教师的样本数量远大于所谓的教师体罚学生,“我告诉你,‘杨不管’的事件发生前,他的那个村小学刚刚发生了一起学生拿刀砍死老师的惨案,老师还敢管吗。”
    储朝晖曾经亲眼看到过一些地区在发放“化肥券”的时候会略过当地的教师,他告诉记者有些城镇的教师地位还不如乡警(负责当地治安的临时工),几乎所有的班主任一个月的补助都还只有十几元钱,沿袭着上个世纪80年代的标准。
    有被访者说,教师群体的失势,其背后真正的受害者其实是学生群体——社会的未来,换言之,未来的社会。
    偏远山区成了传统尊师的最后地带
    在调研中,储朝晖发现了一个有些奇特的规律:只有在偏远的乡村小学才保持着依然传统的师生关系。
    每每到这些村落考察,知道储朝晖是学者老师,村里人都会很热情地接待储朝晖,如果赶上逢年过节,这里还会保留着邀请老师到家中做客的习惯,储朝晖也一同去过几次。
    “他们的思维模式因其传统而愈显朴实,对家长们来讲,尊重老师是天经地义,这些口口相传的传统在这些偏远的地方得到了延续。”储朝晖告诉记者,这些农村人都没有什么文化,家庭条件也很差,对于孩子,他们没有城里人的溺爱,依然延续传统的“孩子教给您了,您帮我好好管教”的乡土思维。而打打骂骂中,老师与孩子的感情并没有因为“批评”而疏远,有些孩子犯了错误还会乖乖到老师面前脱裤子准备挨打,“家里种了什么好吃的,他们都会先跑几里地的山路给老师送过去。”
    这些村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共同的特点就是经济发展极度落后,与外界几乎是一种闭塞的状态。他们的上课地点也很简陋,上课方式更谈不上正规,往往一个小学只有一两个老师,带二十几个学生,这些学生的年级都不相同,上课时间也可长可短,由老师来定。
    储朝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太过偏僻和穷困,他们才不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尊师重道是代代相传的习俗,在这种氛围里,师生关系反而比较融洽。
    “那个地方的老师收入很是微薄,可以说很苦,但换个角度看,其实他们也很幸福。”
    储朝晖告诉记者,“他们根本没想过批评权的问题。”
    国外:“批评权”依法分级,从“请家长”到“勒令转校”
    一位教书近30年的班主任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们什么都有,但是缺少一个东西,叫做敬畏;而教书近20年的美国历史老师Petrini告诉记者,无论什么时候,孩子有一样东西是绝对不能没有的,还是敬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