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透露,今年入学的300多名博士生,已开始进行系列的培训,重庆市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博士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不讲知识,而是讲学术道德,先学做人。(重庆晚报9月11日) 重庆市区县党政一把手纷纷向“博士”冲刺,在繁忙中的公务中能挤出时间,捧起书本,甘当学生,不能不说为全民追求科学文化知识,崇尚学习风气作了很好的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的作用。 攻读博士,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该报称:“据悉,博士考试相对简单,但想要毕业却很难,攻读时间一般是3~6年,但因为博士论文答辩比较难,有一半的人不能3年毕业,有的学生甚至读完6年也无法通过答辩毕业。”无疑,此类的“无法通过”也为论文抄袭提供了市场,论文抄袭,其实早已耳闻目睹,司空见惯,以至于令众人“审美疲劳”。笔者上网搜索“论文抄袭”词条,用时0.038秒,尽然找到相关网页约4,670,000篇,不得不令人惊讶,难怪乎国人见怪不怪,也难怪乎惩治学术腐败的声讨一浪高过一浪。 令人欣喜的是,西南大学对于重庆市区县党政一把手不搞特殊,6年不能读完照样退学,入学第一课讲学术道德。这样的入学第一课,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振,犹如一颗闪烁的“星火”,在一片学术腐败的漆黑中看到了曙光。毋庸置疑,攻读博士是一项严谨的学术行为,获得深厚的科学知识固然令人可敬,但更需要提倡的是,治学需要倡导学术道德。应该说,西南大学这样的初衷,值得推崇,不过,笔者认为,学术道德第一课难道仅仅出现在博士课上吗?为何没有在研究生班?为何没有在大学普通班?又为何没有在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课堂里呢?其实,到了博士课堂里,学术道德第一课只是针对当前学术腐败越来越漫延的一种亡羊补牢,但这样的补救效果究竟如何,笔者不敢拘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术腐败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如此猖獗,而今仅仅依靠这“第一课”来试图改变或者影响学术问题,恐有掩耳盗铃之嫌。 有鉴于此,学术道德第一课不仅仅在博士成人课堂上开设,而且还要向前推移,直至小学生课堂,因为道德问题必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问题的根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