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人物 >

张百熙:跪求桐城派吴汝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图)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长沙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长沙县春华镇洞田村泉井材小组是张百熙墓葬所在地。
    现在说起张百熙,似乎很少人知道其名,但提起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的筹建者、当时的管学大臣,也许人们对他会有一点依稀的印象。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张百熙对中国近代教育制度革新的贡献都将永留史册。
    张百熙(1847-1907),长沙人,少年时曾在长沙城南书院求学,1874年中进士,先后担任过侍读、侍讲、国子监祭酒、都察院左都御史、顺天府尹及工部、礼部、刑部、吏部、户部、邮传部尚书,以及政务大臣、殿试读卷大臣等重要官职。张百熙虽身居清廷要职,但为官清廉、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对于张百熙,最值得一提的,也是他对中国历史发展贡献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张百熙在担任管学大臣后,对中国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恢复并改革了京师大学堂,并于1902年8月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以政府名义规定、有着完整学制的《钦定学堂章程》,这套章程吸取了西方先进的办学经验,同时也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内容包括了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级学堂章程,对大学堂的办学纲领、科目设置、课程安排、招生办法、毕业分配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尽管这套章程还有待完善,但其对我国的近现代教育体制却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张百熙墓处在泉井材小组后山的半山腰上,整个墓地占地面积约一百平方米,墓前有一石祭台,墓后立碑三通,圆形墓冢,三合土封顶。我们今天所见的张百熙墓是2008年12月由长沙市政府重新修复的。据当地群众描述,张百熙墓前原来还立有石人、石马,并有石板路通往山脚,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遭到大规模破坏,现还有部分石头构件在村里的水田边上。更令人痛心的是,张百熙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两次被盗。但终于在 2005年,长沙市政府将其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张尚书逝世后,其门生痛悼恩师,捐款七千两银子,本想在京师大学堂中铸铜像以作纪念,但因见其身后家境清贫,遂将此款存于一商号以便生息养其家眷。由此,足见其为官之清廉。
    张百熙还有一行为特感人。当年为了办好京师大学堂,张百熙十分重视招揽人才,他将当时海内外一些著名学者招进了京师大学堂,如翻译家严复、古文家张筱浦、杨仁山、屠敬山、王瑶舟、孙治让、蔡元培等。他当时选定“桐城派”著名领袖吴汝纶为大学堂总教习,而吴始以年事已高为由,不愿出仕,而张百熙竟身穿大礼服向其长跪不起,并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生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在此情下,吴终于应允。他爱惜人才,延接士人,在清末也实属罕见。(何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