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贵州黄平县采访时看到,不少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当地教育部门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会向过路车辆敬礼,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0月13日《贵州都市报》) 黄平县教育局负责人称,中小学生向过路车辆敬礼是该县在2004年后推广的一种礼仪方式。“推行这种礼仪后,小学生在公路上玩耍的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消除,家长和老师们也放心多了。”按照这种说法,黄平县要中小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还是一种立竿见影、实现多赢的做法呢。不过,笔者还是颇为疑惑:凭什么让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学生一敬礼,交通就安全了吗? 教育中小学生讲文明、讲礼貌,是完全正确的。让学生们把文明礼貌落实到行动上,也是德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然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能否为了让学生实践“讲礼貌”要求而随意为孩子们设立各种礼仪,这却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在我看来,中小学生讲礼貌,特别是行庄严的少先队队礼,必须有充分的依据,且在适当的场合。要求中小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显得非常无厘头。 说“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恐怕不能成为学生敬礼的理由。关键的问题是,学生们为什么要“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呢?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对这些中小学生又有什么“特殊贡献”需要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呢?那么,学生们遇到摩托车要不要敬礼?遇到三轮车或自行车呢,甚至遇到行人,要不要敬礼呢?为什么只需对车辆驾驶员表示尊重,而不需要对其他人表示尊重呢?培养这样的“习惯”会不会给学生们的心灵上播种“富者贵、贫者贱”的庸俗观念呢? 事实上,如果说在交通不太繁忙、车辆比较稀少的道路,学生们还可以勉强应付的话,那么,在交通繁忙、车辆众多的道路上,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还要不要自己行路呢? 至于所谓的“敬礼可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恐怕也同样值得质疑。学生们的交通安全的确需要学生和机动车驾驶员双方的共同努力。不可否认,学生为了敬礼必须站到路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险性。但必须弄清,因此而减少的交通事故,是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的结果吗?我看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交通事故的减少实质上是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结果。也就是说,即使不实行敬礼制度,如果学校能够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同样也能收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效果。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中小学生滥设礼仪,很可能会降低庄严礼仪在其心目中的崇高性和严肃性。特别是当一些驾驶员无视孩子们的崇高礼仪,在他们面前疾驶而过时,或许孩子们收获的是自尊心的伤害,或者是对庄严队礼的麻木。(李克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