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汶川大地震编入初中语文课本张扬人文精神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川汶川大地震内容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了!据近日《新闻晨报》报道,新学期开学在即,上海九年级新生将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新教材将教会学生如何直面灾难。报道称,这一调整集中体现在该教材的第三单元“面对灾难”上,其中收录的4篇文章的内容都是关于地震、战争、沉船等各种灾难。在这一单元的“综合学习”部分,引入了汶川大地震的有关材料,同时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公益广告、表明自己的决心,为经历灾难的人们送去一份关爱与信心。 
    教材编写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相关优秀文章绝少能及时被编进教材中,因此学生往往看到的都是一些相对陈旧的早有历史定评的文章。由于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时文选集,所以人们也不大计较其时效性,对教材与时代之“隔”大多能表示理解。此次上海市一反常态,迅速地将3个多月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的内容编入新教材,将该内容有机地融入灾难教育之中,让人眼睛一亮。 
    此举突出了新教材之“新”,同时还打破了教材编写的常例,让人感到,原来语文教材也可以紧跟时代和形势。当然,编写者并非为了应景而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因为教育现状决定了对学生进行灾难教育有着迫切性。凡是熟悉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很多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容易忽视生命教育的,通行的部编教材或省编教材也很少将重点内容之一确定在生命教育和灾难教育上。既然教材不要求将生命教育作为教学目标,教师何必自作聪明地给学生讲授灾难方面的内容,也就乐得按既定的应试教育模式讲完字词句再讲段落结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 
    若论中学各科教材与育人的关系之密切,除了思想品德课,就数语文了。但遗憾的是,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到位地担当起其应有的育人之责,教材中大量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文性因素多被工具理性教学给遮蔽了。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少有真善美的教学,少有生命教育和灾难教育。一句话,少人文教育,多功利教育、应试教育。甚至可以说,当今中学生之所以自救急救知识如此稀缺、生命意识如此淡薄、人文精神这般缺乏,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这中间包括教材和教学两方面。 
    上海市此番新教材的修订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其导向意义,即扭转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愈演愈烈的应试倾向,由单纯将语文当做应试课程来教提升到将之当做人文课程来教。我相信,编者绝不是因为有关叙述汶川大地震的材料文字优美、适合于学生字词句训练和提高,而将其作为范文编入教材的,而是因为材料本身的真实性、鲜活性及教育意义,吸引了编者的目光。同样,我也相信,教师在教这样的内容时,不会再将教学重点和目标锁定在字词句的教学上,而会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实际、从教材出发,联系自己掌握的生命教育知识及有关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信息,呈现给学生一堂活生生的生命教育课。那是直达学生心灵的人文精神教育,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其价值远非咬准几个拼音和改正几个病句所能比拟。 (王学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