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编造之风太可怕了!”7月28日,家住大渡口的张先生来报社反映。“我捡了100万,交还失主”是作文的标题,上八年级的儿子在作文里说自己一不小心,就在路上捡到个钱包,里面有100万元支票,就将这张支票拿给了父亲,在报纸上刊登出来,最后将100万元转交给了失主。“这个作文总共600字不到,里面全部是编造的,气得我不晓得怎么说了!”张先生一脸无奈。(7月29日《重庆晨报》) 学生编造虚假作文之风可以说由来已久。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从平时作文练习到中考、高考的应试作文,从过去到现在,凡是上过学的都写过作文,其中大概没少编造过作文的。只不过编造的技术有高低,这里没少蒙骗过语文老师的,甚至是中考高考的作文评卷老师。如果写作技艺炉火纯青,虚构得像“小说”天衣无缝倒也无妨,毕竟还能自圆其说,可惜往往因火候不够,常常露出痕迹和马脚。 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中小学生平时的作文靠粗制滥造来应付老师过日子呢?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的乏味和单一,直接导致作文素材的枯竭,从而使学生作文成为“无米之炊”。既然自己生活库存里无材料可供选择,无奈之下,只好瞎编一番交差。久而久之,写作文编造也习以为常。于是,即便生活中有题材也懒得去发掘,编到哪里算哪里。 由于学业的压力,现在的学生在上学期间,都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除了听课是作业,除了作业是上课。好容易盼到了节假日,又是补课、补习,进这个班出那个班,还有多少青少年的自由空间、自主生活?如此这般“圈养”之中,中小学生还有多少生活的趣味及表达的欲望?这也难怪面对老师的“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许多学生都会写“捡钱包”故事!所以,当有人问我,怎样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时,我总是回答:让孩子多读读课外书,让孩子多出去走走。 缺少生活体验是学生编造作文的一个原因,而长期以来刻板的语文教学也难逃其咎。作文教学的观念、目的、要求、方法的一成不变,已渐渐使学生的作文编造积重难返。“文以载道”的根深蒂固,命题的“主题先行”,古板的“评价标准”,严格遵守的“作文格式”,千篇一律的“迎合趣味”等等,都使得学生的作文不得不虚应作业和考试。我们要问:为什么拿起笔就得贴上“有意义”的标签?让孩子们真实地流露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可以呢?目前中小学生作文的条条框框是不是太多? 让孩子们投入地生活,让作文教学走出误导,改变的不单是中小学生作文编造的怪现状和文风,还有孩子们的品格和个性。(高振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