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上午,在德庆孔庙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次上演了“状元礼”。报道说,来自全省各地的几个高考分科“状元”,依照上古时的打扮,借道宋街,迈棂星门、跨青云桥,来到大成门前。然后,在“老先生”的引领下,“向庙门三鞠躬;分别击响三下状元鼓,报告孔圣人状元到庙;再进大成殿向孔子雕像三叩首敬拜、恭上圣香、敬献锦帛”。这大概就是“状元礼”形式上的全部内容了。 “状元礼”是科举时代的产物,今天不论什么地方搞类似的礼仪,都只能是从形式上与之发生关联,在本质上,两者没有共通之处。而且,毕竟科举废除已经整整103年了,科举皮之不存,“状元礼”毛将焉附?但形式产生的影响却不可低估。来自佛山南海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已是第二次携带子女来德庆孔庙参加“状元礼”,她称对孩子读书成长很有启发。以己意度之,可能就有“状元礼”上“状元”们分骑高头大马留影、一展“威风”的因素。众所周知,当年秦始皇在全国各地摆“威风”,至少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就拨动了两个人的心弦,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前一个在羡煞之余还有点含含混混:“大丈夫当如是也。”后一个则毫不隐讳地认为:“彼可取而代也。”一个说我也应该那样,一个说我也能够那样,两句话表达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我想,当时围观的人群中,有这些想法的肯定不只他们两位,其余的没有事迹,不值一提罢了。所以,若干年后,倘若本省有若干高考“状元”说自己的动力正来自于德庆孔庙的“状元礼”,都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可能也是主办方力图收到的效果之一吧。 原本遍布全国各地的孔庙如今还幸存多少?幸存下来的大抵都像德庆孔庙这样成为级别较高的保护文物了吧?孔庙的形制委实没有多大区别,比拼的只能是建筑工艺,光是欣赏一座房子,就未必对游人构成多大的吸引力。广州的孔庙有幸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革命培训了一批农运骨干,内涵自然丰富。对那些只是单纯扮演了学宫角色的孔庙而言,如何让静止的文物生动起来,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前几年,北京的孔庙要为高考“状元”立碑,消息出来之后便没有了下文,不知现在进展得如何。德庆孔庙做的也是“状元”文章,探索的这条路径却未必可以复制。当然,如果德庆孔庙只是单纯地“复古”,既没有意义,也会复制得不伦不类。所幸的是,庙方用景区部分收入作经费成立了“德庆孔庙奖学基金会”,让“广东高考状元”与广大学子面对面交流学习成才经验,同时奖励高考“状元”。那么,我宁愿把“状元礼”理解为贯穿其中的一项带有娱乐性质的活动。 唐代诗人章碣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刘邦、项羽当年艳羡的,仅仅是当皇帝的威风;“状元礼”要令学子艳羡的,是“读书”所应受到的尊严。今天的高考总是在不断撇清和昔日科举的干系,德庆孔庙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靠拢,在屡受“外界质疑,褒贬不一”的背景下,连续搞了七届之多,显示了他们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假以时日,这个年度例牌活动可能发展成一项新民俗。不过,既曰新,就要多一点新意,诸如“上古时的打扮”就显得怪异;而且,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在振兴什么。我就是借用这个平台,也足够了,则孔庙的“新生”也算找到了一个门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