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是参与了开路” 随着高招录取进程的推进,今年夏天最红的高考生是谁?蒋方舟和张孟苏。前者是少年作家,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后者据说是因综合素质被新加坡某高校看中,已预录取,正在等待笔试。 蒋方舟今年的高考成绩561分,其中语文117分、数学131分、英语128分、文科综合185分。对此,她感觉“发挥正常,语文和文综考得不太理想”。而今年清华大学在湖北的文科录取分数是614分。因为通过清华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般可加20分参加该校录取排序。破格获加60分的考生,在全国较少见。 对此,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给出的答案是:蒋方舟与所有参加清华自主招生的考生一样,接受了笔试、面试等一系列程序,对蒋方舟面试达到3个小时。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加分分为3档:20分、30分、60分。每年都会有少数学生享受60分的加分。蒋方舟的表现得到了专家组的首肯,决定给予60分加分。 蒋方舟在博客上这样回应:“目前的保送政策,更倾向于理科生;文科生除了小语种外,没有什么保送资格。我们渴望和争取凭借自己的人文特长进入大学,接受深造。往大了说,给一个国家的青铜器镀上黄金的,应当是文化,而不是其他。有些人认为我堵住了他们上大学的路;我认为我不过是参与了开路。” 是的,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参与了开路,我们没有必要对少年成名作家和拆雨篷助人的素质女生多加苛责,而是反观高校自主招生,它的尺度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可以肯定的是,自主招生的口子不能收,但如何放?放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机制可以制约招生腐败?如何维护考生权益?在自主招生实施6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此作了深度追访。 自主招生6年间 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这成就了一个全新的名词——“自主招生”。 试点高校在各省的自主录取名额最初每年一般只有4~5人,从2006年开始,自主招生范围扩大,包括招生数可以达到高校在各省招生总人数的20%左右;其次是选拔的方式也有很大变化。 现在,自主招生基本分为三个阶段:推荐、笔试和面试。在推荐阶段,一般以中学校荐为主、学生自荐为辅。高校根据各所高中历年来考入学校的学生人数,分配给重点中学推荐的名额,这些学生自动获得参加笔试资格。而对于自荐生,高校的招生组会对自荐申报材料仔细阅读、分析、比较,从中选拔出一部分学生参加笔试。一旦同意其参加笔试后,就与校荐生一样了。 笔试一般淘汰率在50%左右。通过笔试的学生再参加面试。面试阶段一般淘汰三分之一左右。面试合格者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在高考提档时可享受降20分至30分的优惠。当然,具体降分的多少也是各高校自主决定的。 法学专家贺卫方教授: 现行自主招生弊大利少 与贺卫方教授的这次对话是上周末在浙大幽静的之江校区进行。3年前他做了一件让不少媒体广泛报道的事情:因质疑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一怒暂停招收硕士研究生,至今仍未恢复。我们的对话自然从自主招生说起。 记者:中国大学一直呼吁要更多的自主招生权,从2006年开始,自主招生政策的实行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同时又有许多民众对自主招生的公平和公正性发出疑问,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贺:现行的自主招生,我认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我认为弊大于利。 其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找不适应应试教育的那一部分学生。可包括北大、清华在内,大部分学校只有降分20分的空间。我不认为这20分能体现两类学生多大的差异,只会开启腐败之门。 其二,自主招生政策没有触及根本制度,不可能改变现状。每个学校都必须有一种内在的动力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名誉,如果没有这种内在机制控制招生的每一个环节,那么自主招生肯定会变成一出乱局,加剧高考的不公平。而现在外部权力很容易干涉大学内部的招生、管理等环节。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我们大学教育的结构有问题,缺乏体制之间的竞争。所以垄断造成的疏于职守、腐败盛行具有某种必然性。制度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这是我非常担心的。 记者:自主招生今年是第6年,从其选拔出来的学生是否成才这一角度,您如何评价其成效呢? 贺:就如你所说,短短几年如何看出其成效?难道考上研究生能等于成材吗?如果仅仅统计有多少人考上研究生、多少人出国,我认为那没有多大意义。(记者 俞熙娜) 自主招生 突破口在哪里 不唯竞赛生不唯理科生 对中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北大浙江招生组组长 焦维新 我认为自主招生制度走向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对中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使学校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重视各学科的全面发展,并形成制度的良性循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高校有权保送特别优秀但没有学科竞赛一等奖的学生。 目前自主招生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自主招生的人数比例还可以有扩大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自主招生对于中学教育的影响力、指导作用还没有表现出来。比如有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而又获得该校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就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保送。这个政策产生的效果就是促使中学重视理科竞赛,但对于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而有全面发展的学生,由于没有学科竞赛一等奖,在校荐时很难入围。 的确,在目前自主招生中,作为其中一个类别的保送生基本都要依靠其理科特长,参加全国学科竞赛拿下一等奖;而另一个类别是文艺体育特长生,学生要依靠其文体特长获得加分资格;再余下的那些名额就应该是给综合素质出众的学生,而如何选拔出这些学生就需要学校、高校信息沟通无障碍、推荐老师无私心。尺度的把握并非易事: 其一:如何做到公平。比如除学校推荐外,自荐生、以及非名牌重点中学考生如何获得公平的推荐机会。 其二:选拔的标准——笔试与面试的内容与难度如何把握,考察知识面的广度还是深度。 其三:给笔试发挥欠佳者提供保护。高考的缺陷是“一考定终身”,自主招生的考试不应该出现类似的弊端。比如高校可以选择一批重点中学,通过“校长特别推荐”,保护基础扎实,确实非常优秀的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 其四:如何选拔在学科方面有特殊发展潜质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在面试老师应由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根据面试结果和才能的情况决定可优惠录取的幅度。其实对体育特长生就是这样做的。如果在获得自主资格之前不确定可降分的标准,而是在高考后组织面试、宣布降分录取的幅度,容易被认为不公或炒作。 最后,中学与大学加强沟通与合作,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应将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反馈给中学,中学将学生的特点告知大学,大学让中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及对人才的要求,由此才能使自主招生进入成熟阶段。 凭一封“校长推荐信” 杭二中女生保送北大 2008年3月的一天,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第一次提笔给北大写保送生推荐信。他要推荐的得意门生名叫李昕欣,成绩排名始终在全年级前10位,是全国化学竞赛冬令营一等奖获得者,但是由于名次靠后,没能作为保送生进入北大。虽然北大给了李昕欣降20分录取的自主招生资格,“但是,对于这样优秀的孩子,不能被保送真是有点可惜了!” 数天之后,北大招生组的回音来了:“北大将专门组织招生学术委员会,对李昕欣再进行一次面试。”这在北大自主招生史上是第一次。结果是双赢的。北大现场面试李昕欣的教授来自不同学科,但他们都一致对这位女生表示认可,为此北大专门为她追加了一个保送生名额。 “我非常感谢北大,因为在李昕欣被保送的过程中,我感觉到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式正在改革。当然,每一次改革的实践都会有争议,但是我们都有责任对中国的人才选拔方式进行积极探索。”叶翠微说。 一少年作家曾遭拒绝 “成绩单上,数学很少能及格” 北京大学在2006年自主招生时,曾经遇到一位“少年作家”来自荐,招生老师仔细阅读了这位同学的作品,发现在其书中还有一位当今文学名人写的评语。但是,北大最后没有接纳他作为自主招生的对象,理由是“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单上,数学很少有及格的时候。” 招生老师认为,北大的自主招生原则是全面发展,但略有侧重。从2003年至今,北大在浙江的自主招生人数已经由开始的个位数发展到2008年的42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