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新闻或有假,民意却是真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大洋网-信息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民意没有得到重视,遇到类似的传闻时,人们还是会被传闻所吸引。由此观之,消除传闻,避免传闻引起舆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捕捉民意,重视民意,并积极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充斥的时代,传闻也可能满天飞。15日有两则传闻就得到了及时的辨认和澄清。一则是:经央行研究决定,计划再增加发行6000万张奥运钞,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集藏奥运纪念钞的愿望。对此,央行新闻处相关负责人称“未听说”此事(《京华时报》7月15日)。另一则是:武汉一位低分考生因不经意的乐于助人动作,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并同时还获得2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经媒体调查,新加坡政府所属的全部5所理工学院都否认录取此考生(《新闻晨报》7月15日)。
    之前,两则传闻都曾引起过舆论的关注和讨论。如今,新闻已被证明存在问题,按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似乎舆论也就失去其意义。自然,央行也可以在信息公开之后说,别再瞎起哄了,期待再次发售奥运纪念钞是不靠谱的;教育部门也能够在真相呈现之后说,别妄自菲薄了,高考的应试弊端没你们想得那样严重,你看新加坡的大学不也是唯分数论?在传闻面前,公众舆论因为舆论客体的虚无而失去了再次发力的基础和依据。
    但如果我们明白传闻只是民意的载体,就应该懂得传闻归传闻,民意归民意,对传闻背后隐藏的舆论和民意应有及时捕捉的自觉。按照传播学的理论,传闻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认知模糊外,还在于传闻所包含的信息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意愿产生了冲击——要么是符合民意期待,激起了人们的共鸣,要么是违背了民意期待,引起了人们的集体反感。因此,传闻只是引发舆论的客体,即使它是虚假的,但埋藏于人们内心的期待却可能是真实的。这也就意味着,传闻的背后可能有真民意。
    虽然,现在央行新闻处负责人已经间接表态,媒体关于低分考生的调查也逐渐接近真相,在两则传闻中信息缺失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是必须看到,人们对传闻的民意期待还是客观存在的。就像,在不确定央行要增加奥运纪念钞时,人们相信传言、表达态度的原因,在于希望奥运纪念钞可以增加发行,自己参与奥运,收集纪念钞的愿望可以实现。而在低分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的传闻面前,人们不遗余力地声讨高考应试对素质教育的忽视,其愿望也是高考制度应该更加科学与合理。
    因此,即使现在两则传闻都已经被证实或有待证实,但不能回避的是隐藏在传闻之后的民意。所以,央行面对增加奥运纪念钞的传闻时,不能以“未听说”消极回应,而应该看到人们内心对奥运纪念钞的渴望,想一想该如何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回应民意的呼唤。而教育部门也不应该在低分考生被国外大学录取的传闻与舆论中置身事外,而应该弄清人们为何对低分高能力可以被录取如此感兴趣,到底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存不存在问题?这些内容才是民意的话题。无论先前的新闻是否是传闻,无论是否有类似新闻、传闻存在,这些民意都是真实存在的。
    传闻归传闻,民意归民意。在真相面前,相关部门自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公众应该保持冷静,不要被传闻所误导。但在民意面前,传闻却可能是其存在的载体,尽管传闻是虚假的,但民意可能是真实的,因此,传闻涉及的部门就应该在辟谣或静观的同时,及时把握真实的民意,并对此进行积极地回应——满足民意的愿望,至少,应作出真诚的解释。
    否则,即使信息对称了,人们不再误解、误读,但民意还没有得到重视,遇到类似的传闻时,人们还是会被传闻所吸引,将其当成释放情绪的对象。由此观之,消除传闻,避免传闻引起舆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捕捉民意,重视民意,并积极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