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震后恢复建议"体现学子社会责任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上海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7名人民大学的学生,看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后,历时15天完成了一份长达4万字的“震后恢复建议”,并送达了国务院。很快,国务院应急办要求几名学生加送几份,并请他们到中南海会谈。6月15日,学生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的信,对方表达了感谢之情以及进一步探讨的期望。 (6月30日《京华时报》) 
    7名学生将灾区重建作为研究内容的新闻,引起了网络舆论的普遍关注和赞扬。分析其原因,有身份特殊的缘故,参加研究报告写作的除了一名本科生,其他都是研究生,除了一名非巴渝人士,其他都是四川人;也有报告选题的原因,地震后的灾区重建无疑是四川的最大的议题,是中国最大的现实,此选题必然能够吸引社会的关注。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学生以灾区重建为研究内容所带来震撼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是这些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感让人们深深感动。这种责任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每个人并不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我们在与其他的个人、其他的群体进行着守望和互助。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让这些大学生有了感同身受的牵挂:他们不在灾区,但却惦记灾区的亲人,惦记灾区的重建,他们未必是四川人,但“我们都是汶川人”的意识已经深入到他们内心。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是感动的来源,如果缺少这种感觉,在汶川地震已经被其它热门的话题所逐渐取代时,人们未必会再对灾区投注足够的关注。 
    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让这些大学生有了必须去做的自觉:面对灾难,人们或许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会有面对灾情时抑制不住的感动,甚至在灾情已经好转,灾区进行重建时依然能够保持这种感动。但如果没有必须去做的自觉,感动终将成为个人的内心感受,它的意义只是个人体验的增加,个人情绪的抒发。即使,人们从这种感动中获得了反思生命与生活的契机,但对于灾区而言,这种感动意义不大,对于社会来说,这种感动容易流逝。正是这种必须去做的责任,让这些学生能够将感动储藏在内心,并且用去做的行动来释放这种感动,来表现自身的责任。 
    尤其是,在社会责任感有被人们淡忘危险的今天,学生将灾区重建作为研究报告的行为更显得高尚。学者孙立平曾把社会的各种乱象归结为“底线失守”,这些包含诚信、规则意识、尊重的底线之所以失守,正是因为人们把个人看成了生活的全部,忘记了责任感是个人生命厚重的来源。所以,许多人失去了责任心,面对需要个人奉献的时刻,总是习惯沉默不语或慢慢走开;或者在面对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人们只是在情感上表示,而不会将责任心转化为责任的行动力。最终,社会责任感依旧缺失。 
    选择社会中的最大现实作为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将责任作为自己的选题。虽然,选题的内容多种多样,专业的差距千差万别,但将责任作为选题的内容应该是每一个学术研究者的自觉。甚至,我们可以把视角放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责任感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选题:我们需要有共生共存方能共同繁荣的责任意识,我们需要把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动力的果断与坚决。因为,只有社会责任感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拥有厚度,只有在社会责任感中我们才能找到个人的价值。(乾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