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10时,教育部将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题栏目、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教育部门户网站等相关网络媒体,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播放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拥挤踩踏的专题安全教育节目。教育部27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按时组织学生认真收看。 6月23日,中国“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示要“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短短不过四天,教育部就制作、准备好多种安全教育资料片,并出台“紧急通知”,不可谓不高效。不过如此高效是否能换来安全教育的实效,却很让人心中直犯嘀咕。 一个客观事实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高考、中考乃至“小升初”考试都已结束,毕业生都已离校,6月30日的各地中小学,要么已经全校放假,要么只有少数非毕业年级正在考试,我不知道它们该如何“按时组织学生认真收看”。让考试的学生都暂停考试?让离校的学生全部返校?再说,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范,重点在于学生集中在校期间而不是假期,那么,在暑假即将全面开始的此时要求全国中小学生“同上一堂安全课”,实际意义有多大呢?大范围兴师动众、改变正常教学秩序,还难以保证完成目标,不得不说,这样的安全教育凭添了许多故作姿态的意味。 汶川特大地震,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暴露出我们在应对灾难方面的多重不足,安全教育的缺失即是其一。通过地震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不足,及时认识并补上这一课,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安全教育,尤其是针对灾难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同上一堂课”吗?恐怕不是,事实上,地震中一些损失较小的学校已经用经验告诉我们,灾难教育需要理论上的教导,更需要实际的演习和训练。而这些演练本来就应该结合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地质环境,灵活设置。 重视安全教育,这实际上就是生命意识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安全教育才更需要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秀。近年来,“××进课堂”这句话时有可闻。当这些要求被提出时,事实上就已经意味着某些方面的教育缺失。然而教育自有教育的规律,通过教训、通过灾难,我们发现了教育的欠缺,这是一个收获,但是如何把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大体系中去,这需要智慧。如果说,安全教育的缺失给学生们留下了不可预测的隐患,那么不求实效、故作姿态式的安全教育可能会让这个隐患隐藏得更深、潜在的威胁更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