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起跑真有那么重要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青海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当下中国一个不争的事实。“素质教育”、“减负”的口号喊了多年,“德智体美劳”也写进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可是一遇到知识、成绩之类的硬指标,从学校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似乎都心甘情愿地统统让路了。若要问问那些年轻的家长:“童年负载着人生太多美好的情感、憧憬和记忆,为何不能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却要一个劲地逼着他们‘苦学’,让他们承受不能承受之重呢?”回答常常是理直气壮而又众口一词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呀!”
    起跑真有那么重要吗?但凡有点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只有对100米、200米的短跑才有意义。而其他一些长距离的赛跑,像5000米、10000米乃至马拉松赛,不要说起跑线上的作用很小,就连前半程的成绩也不是那么重要。此类赛事,很大程度上是比试运动员的体力、耐力以及把握现场、随机应变、危机处理的智慧和能力,而不是看谁起跑在先,看谁的爆发力强。在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中,“飞人”刘翔以12秒95夺冠。这是他赢得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比赛记录表明:刘翔的起跑反应是0.161秒,列8名选手中第五位。在此之前的几次国际赛事中,刘翔的起跑反应也都慢于别人,但他最后仍然当了冠军。刘翔的实践足以说明,即使在110米栏这样距离不长的赛事中,起跑的意义也不能过分夸大。
    人生不是一场能够立见分晓的短跑,而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行旅,是一支起伏跌宕的长歌。人的成长过程,远比体育赛事复杂得多,更不能简单地以其起步阶段的情况来论定输赢。历史上那些少年愚钝、大器晚成,或者成才之路崎岖坎坷,几经曲折才找到了自己人生之路的伟人、名人不必说了,即以我们自己的切身经验而言,那些成年后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的同学,小学、中学时不见得都是班里的学习尖子。相反,小时候显得出类拔萃,长大了却像王安石所写的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的,实在也并非个别。
    现在上了点岁数的人,对于30年前媒体上很是热炒过一阵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想必都还记忆犹新。公道地说,少年班培养了不少人才,但他们中间至今并没有人以惊世骇俗的社会贡献,表明自己是曾经的名不虚传的超人“神童”,倒是一些人的早早夭折或遁入空门(如中国第一批少年大学生中声名最响的宁铂,毕业留校任教以后,并没有什么特别过人的表现。2003年,他则索性离开学校,前往五台山出家),向人们反证了“神童”教育难以避免的困境,也反证了如下的真理: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不一定就能赢得比赛,赢得未来,赢得人生。
    马来西亚也出过一个著名的华裔“神童”张世明。此人11岁小学毕业,12岁读大学,13岁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5岁读博士,人们对他的发展前景一致看好,但他却在31岁的年纪上与世长辞。对他的英年早逝,其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外界异样的目光和对他的过高期待,导致他幼小的心灵未能领悟和承受这种压力。”一语中的的分析,显示了作为过来人难得的清醒。对于那些望子成龙之心过重过切的人们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饱含血泪的警示呢?
    在升学、就业等各种现实的压力之下,家长们渴望孩子成才、成功的愿望和苦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大人不能无视孩子的特点和天性,不能任意减少他们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能剥夺他们玩耍的权利,不能以透支他们的身体,牺牲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来换取起跑线上的一时辉煌。如果说,将来可能会有一些人在精神上早夭,最终无可奈何地输在人生的马拉松赛场上,那么,他们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幼年严重透支,被应试教育所压倒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先生当年所大声疾呼的“救救孩子”,今天也许并没有过时。
    让我们都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起跑吧!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当然好。万一输了,也大可不必沮丧。只要不甘落后,方法得当,锲而不舍,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照样可以赢在终点。(作者:王贵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