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5月26日的例行发布会上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提高学校校舍建设的标准和抗震标准,基本原则是新建校舍建设标准必须高于当地一般民用建筑的标准。这一基本原则的提出,无疑由本次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所导致。这一基本原则,显然也应该成为学校重建的根本指导思想。 诚然,以汶川地震的强度之大,其所造成的建筑坍塌是全方位的。但是,任何坍塌都没有比学校坍塌、比那么多花季少年的生命骤然凋谢更让人刻骨铭心。北川中学、青川木鱼中学、德阳东汽中学、绵竹五福镇富新二小、东汽小学、都江堰市小学,等等等等,那么多的学校,因为师生的伤亡惨重而被我们牢牢记住。绵竹市长李友成说了,在地震中他感到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学校里“娃儿伤亡很大”。我们把这些惨重伤亡的后果完全归咎于天灾吗?有人可能要这样归咎;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同样是在北川,却有一所希望小学屹立不倒,从而使该校的483名学生、28名老师安然无恙?难道是凶恶的死神开了一个玩笑?不是。肯定不是。 大地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是人类在它的面前还不至于毫无应对的办法,只有坐以待毙的份儿。把学校建得结实一点儿,类似那个“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可不可以?既然已有成例,就应该可以。四川省教育厅对倒塌的房屋、校舍作了初步的调查和评估,表明房屋倒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地震超过了预计的强度。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人苛求建筑物一定坚挺,然而,即使它不可避免地要垮塌,总不能一晃即倒,总应该留给人一定的逃生时间。北川中学垮塌的教学楼虽然曾被评为优质楼,但其垮塌过程却只有区区的5秒钟。好多别的学校逃生出来的学生往往都这么说,一回头,教学楼没了。倘若这些学校建得结实一点儿,能慢一点儿倒下,跑出来的师生一定会更多,人们的悲愤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难以名状。 提高学校校舍的建设标准和抗震标准,对于灾后重建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用太多的鲜血为代价换来的共识。但我们都知道,有了新建校舍建设标准的基本原则还远远不够,一个实在老生常谈的问题是如何把监督落在实处。比如说,没有任何一种原则说长江防洪大堤可以修成“豆腐渣”,但我们一些人偏偏就能把它修成不堪一击的“豆腐渣”。地震中垮塌的中小学校是不是“豆腐渣”,现在已经展开了调查,我们从新闻报道中知道,绵竹富新二小教室由钢筋混凝土浇灌的承重梁,里面“充斥各种碎砖块、木头等杂物”。假以时日,我们等待“通过科学方式进行”的鉴定结论,有关方面不是将教学楼的设计图纸、验收报告等资料都已经封存了吗?建筑质量究竟如何,是对全体国民的一个必要交待。建设标准是一回事,建筑质量则是另外一回事,二者没有天然地划上等号。“史上最牛希望小学”的建设成本并不高昂,免去税费,造价不过为每平方米400多元,那么,抗过8级地震而不倒的重要法宝,主要应该是责任,捐建者发自内心所保证的建筑质量的责任。 灾区重建即将展开,把学校建得结实一点儿,那是我们今后必须履行好的责任。我甚至想,在未来的地震博物馆里,不妨把中小学垮塌校舍作为一个专题陈列进去,让世世代代都铭记这次惨痛教训,提醒我们因为没有尽到责任,使那么多稚嫩的生命毁于一旦;提醒后世的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作者:潮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