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序》在解释诗经的三种文体“风、雅、颂”之一“风”(民歌,多讽喻)时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个“闻”就是触类旁通的“闻”,“戒”就是举一反三的“戒”,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16日表示,四川的地震给我们敲了警钟,无论是新建校舍还是改建校舍,都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处于地震带上的校舍抗震设防标准,至少要按8度设防。罗厅长说,云南中小学校舍中还有近600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都要坚决拆除,不得再安排师生使用。 云南教育主管部门视四川的灾害为本地的警钟,立即采取防患减灾的应对措施,不论他们过去在校舍建设方面的工作做得怎样,这种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是“闻者足戒”好样儿。 从12日震灾突发后不久出现的抢险救人报道,很多人就注意到了学生伤亡特别惨重。13日傍晚,温家宝总理来到聚源中学,他目睹花朵一般年纪的众学生夭亡的惨状,悲痛地低下头,说:“我给遗体三鞠躬。”此情此景叫人如何不伤心? 不少人对学校校舍何以出现这种状况提出质疑。这其实不全是要求问责,因为余震还在不断发生,震中可能转移,希望对学校的安全给予特别关注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有的官员回答质疑说,只是因为震灾发生在上课时,抢救也是以学生为重点,才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校舍倒塌学生伤亡的报道,政府机关的大楼“也不都是”那么坚固的。这不是正视现实的能服人的说辞。 海外媒体也很关注学生伤亡惨重的状况。《纽约时报》14日发表专栏文章《中国地震凸显多国共有的学校脆弱性问题》,从全球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地震危险专家多年来一直警告,从亚洲到美洲,有几千所学校,几百万学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然而,那些用来加固现存教学楼或者新建符合额外强固标准的教学楼的项目,不但缺乏持续性,进展缓慢,而且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作者引用“全球学校安全联盟”的创始人本·威斯纳的观点说,有时对处理这种危机的拖延并非是由于财政或是技术原因,更多的是由于社会惰性,更不用说地震带来的其他问题和地震本身的不可预测性。“通常,钱和技术不是问题,他说,问题是对于危机的了解不够,也不知道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来加固建筑”。这样的分析是及时的,也应该承认是善意和中肯的吧? 校舍何以特别容易受损?昆明市防震减灾局震害防御处处长靳树才分析说,震灾中学校是重灾区的原因,一是学校内学生密集,往往一间教室里都是人;二是教学楼的建筑跨度大,都是大开间,降低了房屋的抗震能力;三是校舍建设抗震设防执行的标准没有提高,成为震灾中的软肋。《南方都市报》18日的专题报道《脆弱校舍:吞噬下一代》所举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第三条,但凡抗震标准比较高的校舍,基本上就平安无事。不过,抗震建设标准与资金投入有关,也与有关方面“注意力”有关,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问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引地震专家的观点解释说,学校特别容易受损坏,因为它们往往都是中型建筑,常由一些规模较小的建筑承包公司建设。一些学生家长从同一学校新楼倒塌旧楼挺立的情景,有些人由塌楼露出的钢筋过细,推定有豆腐渣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1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如果校舍有偷工减料一定会严肃查处,教育部官员也称将严查校舍质量问题。 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医院、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建筑,无论是承包商,还是负有监管责任的建设部门、主管部门,都要牢记这句话:“你能收买工程监理,但你收买不了地震。” 不过,本文最想说的是,不只对校舍,不只教育部门,都要学习云南教育主管部门这种“闻者足戒”态度,灾难当前,先不要忙于辩白和避责,而是以对人民负责的立场,赶紧行动起来,尽可能避免民众和国家继续受损害。(鄢烈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