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记者专访北大校长许智宏时有个对话笔者自认为非常精彩,也是最应令我们深刻反思之处。——当被问及“您的身份既是北京大学的校长,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您更喜欢别人称您院士还是校长?”许智宏回答说:其实我更喜欢大家叫我“老师”。(4月18日《科学时报》) 身为北京大学的校长,又是中科院院士,理所当然可以让人们尊呼为“许校长”或者“许院士”,因为这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是荣誉和知识的象征,更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北大的校长,谁不羡慕呢?所以,很多老师愿意让人们称呼自己的官衔或者众多的头衔,什么教授,院长、校长、主任,名誉教授、知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等,还有这些众多名词前面有定语“副”的人士,还是也乐意加上副字称呼他们,什么马副校长、张副主任……可是我们的许智宏“校长”却喜欢大家称呼他“老师”,这在今日如此重视头衔和官位的氛围中,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感慨万千。 许智宏叫我一声“老师”的期许,就是让大家回归到教育教师的本来面目上来,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规律上来,回归到教育发展的科学轨道上来。不管你是教授还是学者,仰或你是校长主任,你只要踏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你首先而且唯一的角色是老师,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是在教育下一代,实现知识和文明、文化的接力活动。所以,称呼一声“老师”,就是希望我们拥有众多头衔的老师们,首先记住自己的第一身份或者或最为根本的身份是“老师”,本质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什么校长主任的权威意志,更不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和地位。 许智宏叫我一声“老师”的期许,这是“教育管理行政化、教师身份官位化”不良现象中的一声“春雷”,让人看到了希望。中国的教育为什么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培育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特别是与五四时期相比无论是教育发展环境还是教育投入都强几百倍的情况下,教出的学生就是不如那个时期,就是现在的教育质量也不能和八九十年代的教育质量相比,具体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如今培育的研究生其知识功底远不如八九十年代的一个本科生。本科生的知识水平的好坏,大家是心明如镜。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才培养,需要积累,不能急功近利。”许智宏老师这样感慨。所以,培育人才急不得,急了就成了杀鸡取卵,揠苗助长,不仅培育不了学生,反而会害学生,让一颗生机勃勃的幼苗就此失去了发展的根子,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可是,我们有的老师就是不能静下心来,不能好好培育学生,传授知识,解惑教学上的“疑难杂症”,却一门心思的钻研投机,今日在这儿抄袭一篇论文,明日在哪里搞一个科研成果,套取所谓的教授学者名誉和实际的经济利益,同时还不忘官位的窃取,在名利双收的情况下,捞取什么校长主任,窃取教育行政权利,使得本来短短的课堂45分钟时间,学生根本见不到老师的身影。这就是“教育行政化、教师官员化”的恶果。所以许智宏叫我一声“老师”,犹如久逢干旱后的一声“打雨雷声”,让人们在教育急功近利的干旱环境中看到了希望。 希望很多的老师都像许智宏一样,都喜欢叫我一声“老师”。同样,愿天下所以尊师重教的人们,满足像许智宏老师一样的朴素心愿,叫他们一声老师。好吗?(李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