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近日召开的“规范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质量”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表示,目前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她要求评估工作要坚持做下去。 事实上,评估中的问题除了教育部副部长所说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外,还有评估压力带来的公关自觉——10日,凯迪等论坛开始流传一篇帖子《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其中转载了广西师大官网上一则新闻及其配图,图中学校校长、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迎接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秘书,并与她合影。 那么,教育部坚持评估的决心能够化解现有评估中的问题吗?在评估方案与主体没有改变之前,这将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首先,教育评估中为何会出现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呢?有学校投机取巧的原因,也有评价标准僵化的缘故。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都有自己的教学规则和标准。但是,教育部评估组却拿一套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校,其结果就可能在规范教学的同时,也扼杀了许多学校的创新与个性。 事实上,为了应付教育部的评估,许多学校常做的或是允许教学多样化,但通过临时的造假来过关,或是从一开始就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教学、教育环节。前者保留了教学的自主性,但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后者从一开始就阻碍了教学的特色与多样。 而即使,评估组认识到评估方案的不足,并在进行改进的情况下坚持评估,一些问题还是不好解决。比如说评估带来的“公关自觉”。新闻中,广西师大校领导的过分谦逊,原因只能是对身份的尊重——对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尊重。虽然,秘书并不具有评估的实际权力,但谨小慎微的心理还是让被评估者“爱屋及乌”。在他们看来,评估是一个“毕其功于一役”的战役,必须做好各种充分的准备和完美的招待,不能有任何细微的闪失。如果教育评估想规避此类问题,必须考虑的就是如何消除评估决定权所带来的直接压力。也许,打破评估主体的单向化和增加监督的机制是一个途径。 教育需要规范化,教学也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但所谓的规范应该是原则性的规范,应该是允许个性生存的规范。而且,由于评价的主体只有教育部门组织的评估小组,被评估者又无法对评估提出任何反对意见,他们只能以逆来顺受的态度经历评估,只能表现出过于谦卑的尊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