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表面上看,如今行政审批的手续是减少了,但行政评估、行政审查却跟着多了起来,这里面确实包含着政府职能深层次转变的问题。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权力,要把权力用好,该下放的下放 自2003年开始的5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目前接近尾声。据统计,5年来,有500多所高校接受了评估。 在我看来,教学评估对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学管理、改进校风和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看,效果是好的,对做强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坚持下去。然而,这么一件好事情,为何社会上的非议之声不少,舆论认同度不够呢?暂且不论教育所处的舆论环境等外部原因,单就评估本身来讲,有几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评估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 什么都要评估,什么都在检查,学校里一年到头评估不断,今天财务大检查,明天审计大检查,后天物价大检查,而且还是交叉检查;教学要评估,学科要评估,“211”要评估,“985”要评估,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要评估,科研立项要评估,党建要评估,等等。当然,有的评估检查也是合理的,这也是有关部门的工作呀,而且,高校的钱由国家拨款,也应当接受检查、审计和评估。 表面上看,如今行政审批的手续是减少了,但行政评估、行政审查却跟着多了起来,最后花费的时间、精力,动员的人力、物力甚至远远超过原来的行政审批。这里面确实包含着政府职能深层次转变的问题。我在教育部当司长的时候,曾经在司里面对工作人员说过,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权力,要把权力用好,该下放的下放,这是一条原则。 可是,有少数公务员,太热衷于给自己制造权力。有的那么年轻,就在一些学术性的评估工作中对他老师的老师指手画脚,我看着非常难受。我要问,学科上的事情你究竟懂什么、懂多少?但他确实就这样做了,这样的评估必然招人反感。 我真希望负责任的新闻单位可以到学校去调查,一年到头一个学校接受了多少次评估,多少次检查,多少个申报。 我觉得不是不需要评估,而是现在各种名目的评估太多太滥,要总体上有一个设计,原则是要而不繁。 第二,教育评估体系、方法单一,拉不开差距。 有的高校办学质量明明比较差,社会上反映的问题也很多,但最后评出来的结果,可能还相对很不错。这就会直接导致群众对评估的不信任,认为评估的结果并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高等教育的现状。这就源于评估体系、方法过于单一僵化,可能还有其他原因。评估的方法基本差不多,评估结果自然也差不多。而且如今什么都要量化,这实在有些不合适。最后,如果太注重形式,许多评估也就都流于形式了。 同时,大学教育评估,很大程度上也是评政府,可能会涉及到教育投入不足等根本性问题。可是,我们的评估往往不敢触及要害,不敢拉开差距,怕有意见,搞平衡,搞照顾,从而缺乏科学性。 第三,评估造假,敷衍了事。 这也是最容易引起社会不满的地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最该讲诚信的地方。结果,这些年少数学校商业味道似乎浓了一些,有的学校扩招的主要动力其实就是为了挣钱。由于有的学校扩展得过快,结果,教学和管理都跟不上。要它培养出合格大学生,要它的教学评估是优秀,其实是有困难的,甚至有很大困难。为了应付评估,它就造假,例如假造各种会议记录,实在是很恶劣。如果是坑害学生,那事情就更大了。 要改进教育评估,我觉得就应该提高它的科学性、建设性和权威性。 首先,教育评估应分类指导,实现多元化。 对新建院校,新建专业一定要进行评估,而且时间不应当长,招生后两年就应当评一次,看它的教育质量究竟行不行。不要等到五六年之后,那时可能把毕业生坑害了。对于一些优秀大学,老牌大学,我建议可以叫检查,不叫评估,检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评估。教学检查有什么讲什么,成就总结几条、问题指出几条就行了,不需要给良好、优秀的等级。现在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要改进,要实现评估方法多元化。在具体方式上,可以由教育部组织评估,也可以由省教育厅组织评估,也可以交叉评估。 其次,评估的方法,评估的体系,评估的做法还要进一步改进。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标准,也应该根据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重新核准公布,贴近实际。另外,现在大学排行榜那么多,教育部门如果一声不吭,实际上是放弃了对高等教育的引导责任,纵容一些媒体和机构误导学生。 总之,教育评估的方向要坚持,方法要改进,育人环境要改造,最终让学生受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