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初赛的814篇学生作文中,属于抄袭的文章竟然多达108篇,占总数的13.3%,这说明十个参赛选手中至少有一个是抄袭的,甚至在108篇文章中还有3篇以‘诚信’为主题。”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比赛和专家研讨活动上,大赛组委会抛出的这项统计,让在场的语文专家一片哗然。对此,专家分析指出,网络搜索功能的强大,使学生抄作文变得更容易了。(新闻晨报3.23) 作文大赛竟然也出现了抄袭文章,而且比例又是如此之高,不能不叫人感到莫名惊诧。那3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抄袭文章更像是一个黑色幽默,抄袭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不说,还给人们留下了笑柄。可如果把学生作文抄袭的原因归结于网络搜索功能太强大了,这未免有些避重就轻。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的确给抄袭者提供了便利条件。歌手可以把外国的歌曲随便变换几个旋律,就成了自己的原创作品;作家可以把别人作品里的张三换成李四,自己就可以说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我们的工作报告,领导讲话,个人总结,也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范文。实在不行,找个枪手,一篇文章就轻松搞定。科研人员为了晋职评奖,从网上下载别人发表过的学术文章,大段大段抄袭大有人在;一些网络写手,时评人士更是大玩复制、粘贴的网络游戏。在社会上这种抄袭之风的影响下,中小学生作文抄袭似乎也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网络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可以行侠仗义,纵横江湖,当然也可能伤到自己。当我们的中学生对抄袭变得如此从容,甚至妄想靠抄袭去投机时,我们对网络大加鞭挞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抄袭。我们这些70年代的人上中学时,计算机都很少见,网络更是遥不可及。可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自己有没有过类似的抄袭问题呢?相信很多人都会面红耳赤。记得在刚开始学写作文时,我就写过“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然后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这样拾金不昧的作文,虽然我那时连一个警察叔叔都没有见过。后来也从类似于《优秀作文选刊》、《高考作文精选》之类的书上借鉴过不少的文章。只不过那时我们还没有像今天的孩子这么有“勇气”,敢于把抄袭的文章堂而皇之地送去参加作文大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跟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作文抄袭的症结并在于网络,而在于语文教育模式的缺陷和学生的诚信度。我们的孩子玩游戏上瘾了,我们的孩子上不健康网站了,我们的孩子网恋了,我们第一反映就是没有网络多好啊。可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所以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封杀网络,或者对网络大加鞭挞,我们需要的是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让他们能在网络的海洋中明辨是非,找到方向。(关东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