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自习室禁止校外学生及培训学院学生入内上自习。一些培训学院及校外学生对此表示不满。人大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李明奎表示,人大自习室前段时间多次发生治安案件,且自习室紧张,为保障校内学生权益实施此规定。(据10月17日《新京报》报道) 此等事并非头回闻,远甚之者亦有之。中国人民大学不过封闭自习室而已,相形之下,实在是小巫见大巫。5月8日《南国早报》曾报道:深圳大学是“封校”——“自2005年底起即已谢绝外人参观”。缘由如一:“维护学校安全”。 笔者对此,实在是深深不以为然的。人所共知,大学之“大”:在兼容并包,在自由开放。然而“大学精神”,并不是只是拿来口头标榜的,举措同样也应如此;表里不一,岂不乖张? 由此,不禁遥想起蔡元培先生当年,引入现代大学制度改造旧北大。在蔡先生认为:“无人不当学,而亦无时不当学”,不仅通过一系列改革,使本为公共资源的高等教育惠及广大寒门子弟;而且在开办校役班、平民夜校外,还面向社会招收一定数量旁听生、选科生——其中优秀者还可转为正式生,一样发文凭。也就是说,是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的。当年北大学生,可归三类:正式生;办过手续的旁听生;未办手续、大摇大摆跑来的旁听生。而后二者中,也曾涌现大量精英:如毛泽东(这位就不用介绍了)、王兰(北大首开女禁促成者)、成舍我(报人)、孙伏园(报人)、许钦文(小说家)、沈从文(小说家)、丁玲(小说家)、柔石(小说家)、冯雪峰(文艺理论家)、曹靖华(翻译家)、胡也频(诗人)、金克木(学者)……举之而不胜举。不仅北大给他们提供了良好学习条件,一些硕学鸿儒还给予了他们颇多扶持——如陈独秀之于成舍我、李大钊之于曹靖华、郁达夫之于沈从文…… 因为蔡先生们深知,尤其国立大学,不仅仅是学术机关、教育机关,更关乎国民素质之提高!关乎国家之发展!民族之未来!——社会责任,重担在肩,岂可轻忽?! 日前,教育部网站曾发布消息称:“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规模”大固大矣!然而,若只是徒然具其外壳,而失其魂魄,“大学精神”不再,又岂非不过行尸走肉而已!而观乎人大、深大如此举措;对照之下,是进步耶?倒退耶!(于立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