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何明进入四川省成都市某酒楼“打工”,在普通女服务员的岗位上与女农民工们共品了近一年的喜怒哀乐;最近,何明在这家酒楼终于“孕育”出一篇题为《服务业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的博士论文。 (10月18日《成都晚报》) “卧底”写论文有“田野调查”精神 王石川 尽管对社会学系研究生来说,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原本就是职责所在,但笔者还是忍不住向这名博士研究生表示敬意。这份敬意不仅是因为她一年来清苦而贫瘠的生活,还因为她对女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关注,依稀让我们看到穷人社会学的被关注。 何明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说到清华大学,不能不提费孝通,费孝通师从吴文藻先生,抗战胜利后曾任教清华大学。这位闻名遐迩的社会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比如《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乡土重建》、《小城镇大问题》、《行行重行行》……实地调查时,费孝通与村民融在一起,一起劳作,一起过着朴素的生活,同呼吸,共命运。 实地调查、关注底层,这是费孝通著作等身的根本基础,也是费老享有世人尊重和景仰的关键因素。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社会学亦然,只有懂得了穷人的社会学,才会懂得社会学中的许多原理。 今天,重提“田野调查”大有必要。“田野调查”即“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是研究工作开展之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应该说,“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系研究生最基本的一项素养。遗憾的是,当前,很多研究生写论文,靠的是剪刀加糨糊,放在网络时代,就是复制和拼凑,在电脑前,一番移花接木,一篇论文就被炮制了。实践出真知,靠克隆写成的论文,显然是能力的退化,也是学术素养的缺失,甚至可以说是对学术道德的反动。 写论文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走出去,必须沉下去,这种沉不止是情绪的沉静,也不止是敢于清冷的沉潜,还包括沉到老百姓当中去。 同样令人不敢乐观的是,许多研究生写论文时,往往关注光鲜的题材,因为这些题材研究的方向更容易变现,容易在现实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与底层相连的题材被淡忘和漠视了。 然而,大地不能被遗忘,因为这是我们生存的热土;普通劳动者应该受到学人足够的关注,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根。笔者期待,“卧底”写论文不是孤例,它是一个开始,它应是一种传统的复位,应是实地调查、关注底层的一种复苏。 调查不等于角色扮演 □李清 一位博士生为了写一篇论文,在酒楼“卧底”打工近一年,绝对是极其难得的事情。众所周知,现在高校的学风相当浮躁,抄袭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比那些欺世盗名的学者们,何明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应该要让许多人脸红不已。 以普通服务员的身份工作,并且住在酒楼的集体宿舍里,与真正的女民工打成一片,无疑有利于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让论文中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然而调查不等于角色扮演,尤其是进行长时间“卧底”,将宝贵的时间无谓浪费掉。都像这样去搞社会学研究,费孝通要写出《江村经济》,岂不要去当半辈子的农民? 另外,即使是深入的社会学调查,也不能像报道中的何明那样,常常过于投入对方状态,“忘记她们就是调查对象”。毕竟,做社会学研究不是写小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