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邓海建:贫困生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新京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为了“穿着校服去卖菜”的段军鹏同学能顺利被上海外国语学院录取,破天荒地给上外招生办打招呼,说这个学生应该被录取。他说:“大学生已经过了18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哪怕是天灾人祸,第一反应不是接受别人的施舍。但目前看,很多大学生都有差距。”(9月17日《今日早报》)
    段军鹏同学非常幸运,但问题是:如果段军鹏同学达到录取资格线,而上外本身属于国字号大学,是走在“不让一个大学新生跨不进校门”的“绿色通道”里的,打不打招呼都应该能进;若段同学因这个“招呼”才被录取,对其他新生而言,则意味着规则失守和制度不公。
    而说“很多大学生都有差距”,这个判断也值得商榷。我们的“很多大学生”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据媒体报道,一名20岁的矿大一年级学生小孙,寒假期间帮姐姐卖氢气球不慎被充气罐内的混合气体灼伤眼睛;父母双亡疾病缠身,女大学生杨洋卖报扫地艰苦求学……至于卖冰棍、卖蔬菜的都时有所闻。在命运面前,每个人天生都有恐于沦陷的可能。
    事实上,贫困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尤其在转型期,制度或者资源、地域或者历史都可能埋下贫困的因子,要求所有的贫困生“第一反应”就做强者的逻辑是值得质疑的,害怕、退缩、恐惧也是一种人之常情。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职能部门恰恰是要做好两端的平衡术,毕竟,贫困决非是贫困者自画的困境。冀望于社会上的人都是强者,有些太过理想主义,而成熟社会的弱势公民享有天然受助的权利,公力救济是拯救贫困群体的正道。
    贫困生们面对求学困境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笔者以为,担忧、害怕、逃避首先是正常反应,然后才是自救,最后是寻求各种救助。最基本的一个逻辑我们需要记得:与贫困战斗是一种高标准的道德要求、而非法理义务。譬如低保,我们不能要求吃低保的都去卖菜(尽管可能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卖菜的能力),这是一个社会人性而温情的底线。至于“施舍”与否,这个问题不用我们担心,每个有尊严的人都会拒绝,而来自爱心组织、政府部门的救助,无论如何怕是不能叫做“施舍”的。
    作者:邓海建(江苏 教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