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经济报刊登了两个优秀中考生关于学习经验探讨的报道,段文娜和郁首群在谈他们的经验时,都谈到一个问题: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学习态度,这里面不仅仅是交流的互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都要接受老师的引导,与老师的关系融洽是获得这种引导的重要条件,老师的水平高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热情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 尊师重道是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过去的中国礼仪传统是:天、地、君、亲、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那个时候老师的地位很高,在科举考试中,考取状元或者进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感谢老师,所以尊师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条,因为老师是传授知识的,学生有了成就都和老师的启蒙有关,为人师表,过去老师受到重视,不仅仅是因为知识,更多的原因是老师是道德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现在学生跟老师的沟通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尊师重道,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我们知道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像朋友一样没有高低之分,能平等交流。现在一位老师要管50到60名学生,再好的老师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地使用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上总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厚此薄彼在学校里是存在的,所谓“厚”就是给学生认真传授知识,所谓“薄”就是在传授知识时不热情,作为学生来讲就要主动争取老师的热情帮助,老师对学生越热情,传授的知识就越详细,老师对学生的良性情绪会使解疑释惑的程度更深,更多地化解疑问,更多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聪明的学生都会主动请求老师的帮助,把老师看作是给自己传授知识的朋友,而不是强制、约束自己的对象。 师生关系不融洽的主要原因是沟通没有产生互动,一名学生在校的时间要比在家多,和老师接触的时间比跟自己父母多,沟通的机会无处不在,为什么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多半原因是交流只是单方面的,就仅仅表现在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完成教学计划,而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没有深层次的反应,不按照老师要求的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听讲一知半解,对待老师情绪化,尊敬教授自己喜欢科目的老师,对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满不在乎,对其他老师也主观地抱有偏见,有的甚至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这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得到的效果就是:老师并不那么热情地帮助他。大家都一样,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课间不可能有精力对每一名学生面面俱到,这些就要靠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去和老师交流。有的不明事理的家长片面地对孩子溺爱,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给自己孩子提出的问题,把这些都归咎于老师主观上不喜欢孩子,这样不仅不能配合老师解决孩子的问题,还容易使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尊重,这样就能和老师一起在学习中看到自己进步,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反之会和老师疏远,和老师疏远就是和知识疏远,和老师对你的塑造疏远,因为学校里不仅仅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心灵和人格,这些中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塑造心灵和人格的过程,这个过程靠方方面面,有家庭的、有社会的,但最重要的是要靠学校,因为他们成长的多半时间是在学校里,而学校是通过老师这样一个媒介来塑造学生的心灵和人格的,所以师生关系融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