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近来火了,几次惊人的理论,如“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等,让其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美誉,此次接受采访,倒是变换了谈论对象,不是媒体,不是教育,而是称赞起自己来。 王旭明:应该这样说,我的工作加强了教育部门的透明和公开,加强了与公众的互动。中国不仅需要一个王旭明,还需要成千上万个这样的人,现在还远远不够。(8月2日《南方周末》) 能够在媒体前称赞自己的人,是不多的,王旭明当算一个。笔者虽然对王旭明所发表的惊人理论不以为然,但对王旭明对自己的“称赞”,还是持肯定态度的。为了新闻的鲜活与透明,不妨多几个王旭明,也不妨让王旭明多说话。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我国却还是个新事物。在公众的眼里,严肃的新闻,就要求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也是严肃的,容不得半点活泼的气氛,也容不得关于新闻之外的多余的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个成功的新闻发言人,在解释政策时,应该显得活泼,显得鲜明,在坚持政府政策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应当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解释方式,这样才能将政策宣传得更加灵活、鲜明,而不至于呆板,否则的话,政策何不雇佣一个新闻播音员来当新闻发言人呢?新闻发言人还应该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民众的沟通,与媒体的沟通,这样才能让政府的政策更加的透明,更加的被社会所理解。 再看看王旭明,他对政府政策的解释,都不显偏颇,他的所有的惊人的理论,都是在新闻发布会之外说的,这已经不是政府的观点,这纯粹是个人的言论,并不代表政府。他之所以被关注,是借了自己是发言人的这一身份。而他的目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希望“新闻发言人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当然我的梦想是金桥”,是希望“政府的决策通过桥更广泛、更全面、更普及到公众中去。政策公开,政策透明,打造服务性政府,推进政治民主,新闻发言人当为题中之义,断不可缺”。既然目的为善,所说之事,又非一无是处,如其所说的“官员应该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就是一个好建议,而他所主张的发言人理应做到“传达政策、提升理念、引发深刻、丰富情感”的十六字职责,也不失为新闻发言人努力的方向。那么,让他多说几句,又是何妨? 一个开明的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宽容的多元的社会,对公民言论的宽容,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政策应该透明,政策应该公开,那就需要一些风格鲜明,能把政府与公众连接起来的新闻发言人,就是为了这个,让王旭明多说几句,天也塌不下来。 (崔岸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