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媒体呼吁社会捐助贫困生 彰显人文关怀有错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红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教育部7月2日举行的介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不提倡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特别不提倡媒体在未来的几个月之内,突然写出一个困难大学生前面吊着牌子,上面写着“我考上了某某学校,我没有办法上学”,然后呼吁社会捐助(据7月3日中新网)。
    笔者注意到,对于王旭明的上述发言网友褒贬不一,有表扬,更有骂声。可以这么说,尽管王旭明讲的是“不提倡”而不是“反对”,但是仍然有失新闻发言人的职业水准,那些话不应该是他说的。
    据不完全统计,在每年的大学新生中,约有8%属于特困学生,其中大多数来自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丝毫不怀疑政府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但是从目前基本国情来看,发动社会募捐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解决贫穷孩子上不起学的办法之一,至少目前还不可能取消。
    从新闻学基本原理角度来讲,王旭明的发言触及到了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基本属性和功能问题。就基本属性而言,媒体是社会舆论的工具;从基本功能上讲,媒体担负着是沟通信息,传递信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等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必须忠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表达民情,传递民意,全心全意地服务社会、服务受众。通过舆论力量来扶正祛邪,鼓励好人好事,批评、制止坏人坏事,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基本做法。显然,王旭明“不提倡”新闻媒体报道“贫困生呼吁社会捐助”,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相悖的。试问:媒体不关注民生干什么呢?
    从宏观角度来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新闻媒体的真正主人。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都应该聚焦那些普通人,而这些普通人当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弱势群体,即那些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子的穷人。毋须质疑,媒体不是一个慈善机关,更不是银行。但我们必须承认,新闻媒体的社会舆论效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君不见,现实生活中一些踢来踢去、拖来拖去的“老大难”问题,一旦通过新闻媒体诉诸社会舆论,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实践证明,当新闻媒体真实、准确地反映社会舆论时,就可以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同样,解决贫困孩子上不起学的问题,媒体不能缺位。
    从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来讲,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关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媒体的使命之一。编辑记者要有强烈的“草根情怀”,为社会上最弱势的人去呐喊、去呼吁。事实上,新闻媒体用自己的职业良心关怀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比起那些带有作秀式或者为了骗取减免税优惠待遇,而象征性地拿出一点钱来救助几个需要帮助的人,作用会更要大、效果更好。不用说“大眼睛”苏明娟的照片曾引起亿万人关注,仅以央视新闻频道的公益品牌《共同关注》栏目为例,近年来《共同关注》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推出《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与您共同关注》大型公益行动,每年都帮助一大批农村特困家庭的孩子上了大学。去年的“共同关注·圆梦行动”共接受捐款11614万元,资助27789名大学新生圆梦大学。《共同关注》节目所形成的“关注教育、关爱贫困孩子”的强烈社会舆论,是其他任何一种宣传形式所无法达到的。
    碰巧的是,就在今年7月2日这天,《共同关注》栏目的《我要上大学》节目再度隆重开幕了!我可以断言,《我要上大学》将同样倍受关注,为更多的贫困孩子带来福音,圆了他们的大学生梦。这是因为,关注弱势群体,彰显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心所向,不容质疑。
    作者:徐云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