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般若讲堂 >

抑郁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想用它寻找光明(下)

http://www.newdu.com 2018-01-13 腾讯佛学 慈诚罗珠堪布 参加讨论

    
    心灵的疗愈
    文 / 慈诚罗珠堪布
    主持人:我想采访一下两位老师,先请于老师来说吧。于老师,从您的临床经验,或者说是咨询经验来讲,您会选择什么方式化解来访者的抑郁情绪呢?
    于老师:在心理学里可能会引导他冥想,释放抑郁情绪,这是一个方式;再就是倾诉,他要有一些朋友圈子,找到可信、可靠的人,把情绪倾诉出去;也可以通过运动减压,每天保持一定量的运动,能够使人的情绪愉悦一些;再就是睡眠,睡眠里面有一种呼吸调整方法,方老师比较擅长,就是让大家用呼吸调整自己的睡眠;
    再就是调整生活中的饮食,某些食物本身就能缓解人的情绪,比方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就能让人的情绪比较平和一些。大部分是用这些方法,对那些严重的情况,会推荐他们到医院辅助药物治疗。
    主持人:是这样,以我个人为例,当我有抑郁情绪的时候,我会选择做家务,做大扫除。
    于老师:这是很好的运动减压方式。
    主持人:每次做完家务以后,我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然后会非常累,直接倒头就睡了,既治失眠,又治抑郁,效果非常好,可以推荐给大家。
    于老师:这基本上是属于运动方面的抗抑郁。
    堪布:是,都有帮助。
    主持人:方老师您觉得呢?
    方老师:刚才提到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个小方法大家都可以用,就是要多晒太阳,一定要补充身体里的阳气。
    主持人:而且还可以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方老师:对,晒太阳非常好。
    于老师:方老师说的这个让我想起来,除了多晒太阳以外,也一定要多饮用最廉价的白开水,并且是温开水,凉水是不好的。在生活中,这些方式对抑郁症基本上已经有了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因为现代人喝白开水越来越少,这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所以说有两个方法都是很有效的,一个是大扫除,一个是喝白开水。
    于老师:对,还有晒太阳,而且一定要运动。
    主持人:这些方法都很直接、简单。我想请教一下堪布,刚才馨戈女士还有于老师,都提到了催眠和冥想,它跟我们的禅修,会不会有一些类似的地方?
    堪布冥想跟禅修是不同的名词而已,禅修实际上也是一种冥想。心理学上,平时就比较喜欢用“冥想”这样的名词。佛教,平时则用“观想”“修行”这样的词。二者之间实际上有很多内容是相通的,比如佛教的某一种观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一种冥想;心理学提供的一些冥想,从佛教角度看的话,也是一种观想。
    主持人:有相通的地方。
    堪布:对。冥想也好,观想也好,实际上都是禅修的一部分。而催眠,它与禅修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比如说,通过催眠,可以把一个人的意识调整得没有那么大波动。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人意识的波动幅度是相当大的。通过催眠,可以让人进入一个半睡半醒的状态,这个时候,在相对程度上,这个人的浮躁就降下来了。
    主持人:就沉静下来了。
    
    慧灯·问道第二季心理健康篇第3期
    堪布:对,沉静下来,禅修的原理也是这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杂念满天飞,这时候去思考一件事情,半天都想不出来结果;很多记下来的东西,一会儿就忘掉了。但是如果在禅修当中完成这些事情,你记下来的东西,很长时间也不会忘。通过催眠的方法,你可以想起很多以前的事情,比如你小时候,第一天上幼儿园,老师给你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你妈妈给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你当天穿了什么样的衣服等,都可以想起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因为平时杂念太多、太乱了,所以很多东西,都留在深处。
    主持人:被覆盖住了。
    堪布:被覆盖住,是想不起来的。禅修也是把这个人非常浮躁的一面降下来,降到一定的程度。当然,禅修跟催眠最后达到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有一些相同的地方,这两个都是把很多的杂念抛掉,然后达到宁静一点的状态,在这个状态当中去思考一些问题。
    主持人:我想再问一下馨戈女士,您在患抑郁症期间咨询过心理咨询师,他们给您的治疗意见或者建议,跟两位老师或者堪布所说的这些,有相似之处吗?
    馨戈:有。比如说,堪布讲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有催眠。催眠唤醒了我记忆很深处的东西,我当时哭得一塌糊涂,睁开眼睛会想:怎么会隐藏了这样一段记忆?是我已经忘了的小时候的记忆。用催眠这种方法的确把我小时候的痛释放出去了,但我觉得还是治标不治本。我的状态真正变好,是从学佛、从闻思修开始的。在这之前,让我去做任何事情,是没有办法安静下来的。
    主持人:压根进入不了那个状态当中。
    馨戈:对,我不会那么安静。
    主持人: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馨戈:对,包括现在遇到大的事情,我也不能马上安静下来,还是要通过一段时间佛法上的学习、整理,去慢慢疏通。
    方老师:我想补充一下,通过馨戈前面的讲述,大家知道她在当时遇到了三个非常重要的生活事件:第一个是母亲过世;第二个是男朋友离开,还有一些暴力行为;第三个是,她认识的一个女生自杀了。如果我们生命中接连发生这些严重的生活事件,我们的心是很难稳定下来的。我们刚才说的一些可以帮助自己的方法,就不管用了。这时候去找一些专业的支持,会比较好一些。
    主持人:或者像于老师说的,暂时需要去医院开一些药物,来帮助情绪稳定,然后再通过一些咨询类的、引导类的方法,去进行自我疗养。我想请教一下堪布,刚才我们聊的是如何消除抑郁情绪,对于佛教来讲,除了禅修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帮助我们消除这样的抑郁情绪?
    堪布:有。其实刚才几位老师讲的这些,比如运动、饮食方面的一些取舍,确实都是有帮助的。除了禅修以外,他还可以刻意地去帮助别人,每天亲自去做五件对他身边的人有帮助的事。首先他要考虑好这个事情怎么策划,然后亲自去落实、完成,最后亲眼看到自己做的事情对身边人有帮助。
    因为抑郁,他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等等。但这样(帮助别人)以后,他就开始有成就感,觉得这样特别好;也会有满足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其实也不是没有价值,而是非常有价值的。
    并且当他亲眼看到他帮助的这个人,因为他的帮助受益了、很开心,虽然作为抑郁症患者,情绪是非常负面的,但这个时候,他看到了这个画面会高兴起来的。每天有五次左右这样开心、高兴的机会,一定会让他从这个情绪当中慢慢走出来,并且把这个情绪转化掉,这是一个方法。
    另外一个方法,他可以持咒,还可以看看佛教类的书。有些心理医生的处方里面也有这类书,他们不一定是佛教徒,也许不相信佛教,但是他们知道这对患者是有帮助的,所以也会给患者说:“你去看看佛教的书。”不仅佛经的内容对患者有益,它的文字表达方式,也非常优美。如果能看进去的话,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的人都是很现实的,这个方法出自哪里是谁的没关系,反正对我有用,我就可以去用。
    主持人:对,就是这样。堪布跟大家说了佛教化解抑郁情绪的两个很简单也很实际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抑郁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一旦得了抑郁症,真的有可能是家破人亡,那我想问一下两位老师,有没有什么很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提前预防抑郁症呢?
    方老师:说到这些,我们一定要熟悉自己的情绪。我想我们很多人,其实不懂自己的情绪,特别是男士。我们一般形容情绪不好就一个词,我今天很“不爽”,但究竟是什么情绪却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慢慢地去学习。比如说,我要知道今天我的情绪是悲伤、难过,还是失望、焦虑,当我们慢慢地去熟悉我们的心是怎么运作的,就可以慢慢从这些情绪里面走出来。我们认识了情绪,才有机会去表达情绪,才能进行疏导,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学习的方法。
    主持人:认知自己的情绪。
    方老师:对。
    主持人:于老师,请您也谈一谈。
    于老师:我经常给别人说,你在生活中,有情绪时一定要说出来、走出去、动起来。还有就是,你一定要信。方才这位朋友,她说她学了很多课程,然后又学佛法。很多时候我们要信,刚才堪布谈到做好事儿,这在积极心理学里边也有,帮助人是可以获得快感的,这种快感不仅满足了自己,也有成就感。这个时候你要相信,你要去做,你要坚持。你确信自己真的可以获得快乐,可以有价值,要坚信自己可以走出去,要真的坚持做。总结起来就是要说出来、走出去、动起来。
    堪布:嗯,很有意思。总结得很好。
    主持人:刚才于老师说的这个,跟堪布说的每天做五件善事的方法,其实也相互印证了一下。
    堪布:是。
    
    灵魂的休养
    主持人:我想请教堪布,在咱们佛教的理论体系当中,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抑郁症?
    堪布:刚才几位老师讲的都非常管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稍微有一点抑郁的苗头和倾向时,一定要把它化解掉,不要憋在心里。化解的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发泄。刚才也谈到了发泄,比如找一个什么都可以讲的朋友,把内心当中的所有想法全部说出来。
    如果没有这样的朋友,那就要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都非常有经验,一定会让患者讲。讲什么都没问题,什么都可以讲,他会很认真地听,他不能说这其中有不对的地方。
    这里面也许确实有很多不对,或者带有患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想法,但都没关系,不管说的对还是不对,医生会很认真地听,这是一种发泄,是很有帮助的。还有通过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些,也都是发泄的方法。当然这些发泄不是用暴力之类不好的方法,而是把内心当中的很多想法说出来,不要憋着。当然,运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发泄方法。
    另外一个方法不是发泄,而是把它化解掉。关于化解,佛教里主要的方法,就是禅修。比如说你今天在公司,遭遇了一个不公平的待遇,特别不开心,解决这个抱怨或者这种心态的方法,佛教里面有很多。有的是去想一些道理;有的是冥想、观想;有的是什么都不想,静下来。
    还有数呼吸,这是整个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法都通用的方法,这也是现在西方非常流行的一个方法。通过这个方法也可以把负面情绪化解掉。当你稍微有点苗头的时候,能把它化解掉,那么这个情绪就不会累积下来。如果你每一次有不好的情绪,既不向他人诉说,自己也不想办法解决,憋在心里面,然后累积沉淀下来,最后就会变成抑郁症。
    主持人:没错。通过堪布以及两位老师的精彩解答,我们更加了解抑郁症了,同时我们也知道了,我们的幸福与不幸福,和我们内在的精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如《慧灯之光》里面的一句话:“我们的痛苦与幸福,与外在的事物没有关系,更多的是我们内心的抉择,正面的心态获得正面的结果,就是幸福;负面的心态获得负面的结果,就是痛苦。”
    希望大家通过这一期节目,能够获得自我内心的调节,同时获得幸福。心病还需心药治,相信有了正确的方法以后,抑郁症这个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再一次感谢所有嘉宾的到来,以及所有观众的支持,谢谢大家。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