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楚庄王率军在郑地邲(今河南荥阳北)击败晋军的重要作战。 十七春,楚庄王为彻底征服依违无常的郑国,亲率大军围攻郑都新郑。晋景公遣主政卿士荀林父率晋上、中、下三军南下救郑。六月,晋军进抵黄河北岸时,郑已降楚。荀林父与上军主将士会均认为郑既降楚,晋军已无必要继续南下,宜暂且回师,待楚军撤走后再行攻郑;如此,既可避免与强大的楚军决战,又可恢复对郑的控制。中军佐将先谷对此竭力反对,并擅自率所部渡河南进。荀林父听从司马韩厥的建议,为防备先谷有失,亦被迫下令全军渡河,进至敖、部两山之间(今河南荥阳北),驻于郑北部郔邑(今河南郑州南)。拟率军回国的楚庄王及令尹孙叔敖闻悉晋军已渡过黄河,为避免与之决战,欲按原计划回国。庄王宠臣伍参则认为晋军主帅荀林父上任不久,缺乏威信,难服众将;而晋军将领意见不一,各行其事,若楚军迎敌,定能获胜。庄王采纳伍参的建议,率军北上,与晋军对峙于管(今河南郑州)。郑为摆脱长期遭受晋、楚交攻的困境,企图策动两国决战,以便依战争胜负决定其最终归属,遂遣使赴晋军中,请其发兵攻击楚军。楚庄王为麻痹晋军、松懈其斗志,两度遣使向晋军求和,示弱于敌。本无意与楚军决战的荀林父见楚军求和,立即应允。正当双方行将盟会之时,楚军忽遣小股兵力袭扰晋军,制造事端,诱其出战。晋将魏錡、赵旃违抗荀林父的不得擅自与楚军交战的命令,乘赴楚军大营议和之机,先后率部向楚军营地发起攻击。荀林父闻讯,急遣部分战车前往接应。楚庄王亲率部分楚军击败来犯之敌.并乘胜追击败逃的赵旃。其时,晋军援兵将至,楚令尹孙叔敖深恐庄王有失,急令全军列阵迎敌。布阵毕,为先发制人,孙叔敖令楚军全面出击,掩袭仓猝赶至的晋援军。晋援军大败。楚军乘胜对晋军驻地发起猛攻。早有防范的晋上军主将士会沉着镇定,指挥上军且战且退,损失不大。而毫无防备的晋中、下军面对楚军的进攻不知所措,伤亡惨重,溃败北逃。晋军退至黄河南岸的邲地。慌不择路的荀林父为保全残部竟鼓励全军渡河北逃。缺乏统一指挥的晋中、下军士卒遂自相砍杀,抢船争渡。晋军最终惨败而归。 点评:此战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的作战,也是继城濮之战后,晋、楚两强之间又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晋军主帅优柔寡断,治军不严;部属不听号令,各行其事,是导致战败的根本原因。楚军的胜利,则在于作战指导的高明一筹。楚庄王亲自统率楚军,指挥集中统一,不像晋军那样各自为政。在战前一再遣使侦查晋军的虚实,并佯作求和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和松懈晋军的防卫,继而以先发制人的战术手段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在作战中,又通过挑战应战,由小战变为大战,迅速展开奇袭突击行动,一举击溃晋军,是制胜的主要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