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田光也没有让太子丹失望,虽然他自己无力领衔上阵,但他还有自己的推荐人选。被太子丹盯上了的田光非常主动地向太子丹说,我田光也盯上了一个人,此人可堪重用。被他盯上的这个人就是荆轲。 “所善荆轲可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此重任。原因是“知其非庸人”,即:我知道荆轲不是一般人。 就这样,荆轲先生被燕国高层记住了名字,荆轲成为了第二人选。 于是,田光马不停蹄地找到了荆轲,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套近乎。见到荆轲之后,田光第一句话先套了个近乎,他说道:“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换成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田光和荆轲先生您关系亲近,在燕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第二,透机密。之后,他话锋一转,向荆轲透露了一个绝密消息。他说,我刚从太子那里出来,太子心怀大志,气魄非凡,他对我说了一句重要的话,“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焉”。这句话是说,太子丹告诉我,燕国和秦国不共戴天,他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想想对策。第三,交底牌。田光诚恳地对荆轲说,我现在老了,无法为太子出力,但是我觉得您是合适的人选,所以没经您的允许,我就贸然将您推荐给了燕太子丹。因此,想请您马上去太子丹那里报到,接受重要任务。 荆轲当然也很激动,因为荆轲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荆轲听到将被太子重用的消息之后,内心难以言说的激动。 可是,还没等荆轲回过神来,田光突然说了一番让人意外的话。他说:“还有一句话我忘了告诉你,就是太子丹特意叮嘱我,不让我将如此重要的事情泄露出去,为了确保此事万无一失,我要杀人灭口。放心,我不会杀你,我要杀的人就是我自己。我死了之后,除了你,燕国再没有别人知道这一最高机密了。” 说完,田光拔剑自刎,一阵血光冲天。 刚才我们提到了,田光的特点是:“其为人智深而勇沈。” 田光自杀表明了这个人有献身精神,有勇气。你想啊,一个人连自己都敢杀,岂不充分说明这个人很有勇气吗?此之谓“勇沈”。绝不是一般的自杀,他至少向荆轲暗示了以下几点:第一,不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你已经被卷进一场燕国的最高机密中;第二,一旦被卷进,你将身不由己;第三,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展开分析。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荆轲所受到的刺激,一个一直受人尊敬的老年处士,因为举荐了你,因为要保密,眼睁睁在你面前自杀了! 更为关键的是,田光还对荆轲留了一手,他只让荆轲在第一时间去找太子报到,却没有告诉荆轲,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重要任务。田光至死居然都没有告诉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事,这样荆轲自然而然就有了一股冲动,让荆轲觉得自己多少年来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曙光。今天,终于天降大任于自己,荆轲能不激动吗? 因此,荆轲当时的心情,一是激动,二是好奇,三是迫不及待。 于是,荆轲第一时间赶去见太子丹。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重任在等待自己呢? 如果说荆轲去见太子丹的时候,还对未来的任务抱有幻想和某种程度的好奇的话,当他看到太子居然对自己再拜而跪、膝行流涕的样子,更多的是莫名惊讶。可是,所有的好奇和幻想都难以抵消太子开口说话带给他的失望和打击。 当太子丹开口时,荆轲才知道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别人编织好的陷阱。 一头雾水的荆轲听完太子丹的长篇大论之后,却欲哭无泪,差点崩溃。因为荆轲所好奇的、田光所隐瞒的、现在被燕太子丹层层包装而最后又和盘托出的谜底,居然是让荆轲去充当刺客,西去咸阳发动一场斩首行动,劫杀秦王嬴政!自信早年曾经对“术”深有钻研的荆轲,实在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被别人编织的陷阱构陷。 司马迁这样来转述荆轲的态度:“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意思是,荆轲愣了很久很久,对太子丹说,这是军国大事,我如此笨拙无能,恐怕难以完成使命。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词:“久之”。 久之又久之后,荆轲为什么还要婉拒此事? 第一,荆轲不具备做刺客的思想基础 在燕太子丹找到荆轲做刺客之前,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呢? “北漂”。 为什么说荆轲是“北漂”呢?因为他是卫国人,不是燕国都城北京人,当然那时候称“蓟城”。今天交通发达,即使从郑州到北京,乘动车也不过五个小时,但荆轲那时就没有这么容易了,那时从卫国到燕国可称得上是长途跋涉了。他为什么来到了燕国做“北漂”呢? 荆轲是一个有强烈建功立业信念的人。早年他以谋士自居,几年前,他曾经主动面见卫国国君卫元君,向卫元君兜售自己的“术”——“以术说卫元君”。根据一般的理解,所谓的“术”,既包含了治国之术,同时也包含了政治权术。可惜的是,卫元君并没有理睬荆轲,荆轲的政治抱负也就无法实现。没有被卫元君重用,让荆轲感到很沮丧,后来不久,卫元君就迎来了自己的失败。虽然,卫元君的失败和没有重用荆轲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荆轲心里对自己才能的期许和难以实现壮志的失落却可想而知。 这段经历让荆轲很受伤,直接导致自视甚高的荆轲离国远行,先后到过邯郸、榆次等地,结果处处受人打压,最后流落到燕国。 荆轲是一个读书人,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有强烈建功立业抱负的文人,他幻想的是以智力求得生存,所以他才会以“术”游说卫元君。 在见太子丹之前,荆轲有四大爱好:爱读书、爱击剑、爱酗酒、爱K歌。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刚才讲了,因为荆轲处处不受重用,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才四海为家,最后来到了燕国,当起了“北漂”。在燕国他结识了一个杀狗的屠夫,还结识了器乐演奏家高渐离,处处不得志而又心怀壮志的荆轲开始自我麻醉,由从前的爱读书、击剑,发展成为爱酗酒、K歌。他的酗酒到了十分夸张的程度。每天酒友泡在一起大醉如泥,喝多了就引吭高歌,唱着唱着就大哭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完全不顾个人形象。清初名士吴见思就这样评论荆轲当时的行为:“酣酒高歌,才人故态。”他说,酒后高歌,显然是一个失意文人的状态。这个评价应该说十分到位。 因此,客观地说,荆轲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文人,根本就不适合做刺客,让荆轲做刺客是对荆轲人格最大的侮辱。 第二,荆轲不具备做刺客的感情基础 刺客不同于杀手,职业杀手只要给钱就可以被雇佣,而刺客必须出于报恩,或者还情的心态才会去杀人。荆轲和嬴政无冤无仇,和太子丹又无交情,甚至荆轲和田光之间也谈不上什么友谊,用《史记》中的话就是这样:“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一个“亦”字,说明了田光和荆轲没有过深的交情,泛泛之交而已。 太子丹对于荆轲来说,既没恩情,也无感情,荆轲怎么会随随便便就答应去做刺客呢? 第三,荆轲不具备做刺客的客观条件 剑术不精。 在荆轲流浪的过程中,曾多次和别人发生争执,荆轲向来采取的对策就是起身逃走。譬如他曾经和盖聂论剑,也就是比试剑术的高低。盖聂这个人有个特点,在和人比剑之前总喜欢恶狠狠地盯着对方看,他这样做的用意在于考验一下对方的胆量和忍耐力,任何一个人被别人恶狠狠地盯着看都不会有太好的感觉,但是一个修养高的、有忍耐力的人会不为所动,修养不高的人就不好说了。荆轲呢,被盖聂恶狠狠看过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抽身就走,所以盖聂对荆轲一万个看不起,认为荆轲胆小怕事,没有比试就逃跑了。虽然,外人的看法未必正确,但荆轲的剑术实在让人无法恭维却是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