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亲笔写祭文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三月十六日,清圣祖玄烨(即康熙帝),派官员致祭轩辕黄帝。他亲笔用满文给皇帝写了一份"御制祝文",抒发了对轩辕黄帝的崇敬心情。身边大臣看后,建议康熙皇帝译成汉文,便于前来谒陵拜祖的臣民拜读聆训。康熙皇帝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又命文官在他写的满文右侧译写上汉字。当时的中部(今黄陵)县令金兰芝,觉得这份满语祭文非同小可,又出自于皇帝亲手所写,万不可掉以轻心,便很快派人制作了一座石碑,把康熙皇帝亲手所写的满文"御制祝文"刻在石碑上,旁边又刻上了汉字。这座碑一直保存至今。现将原文照抄如下: 御制祝文 康熙二十一年,岁次壬戌三月己酉,朔越十六日 甲子皇帝谨遣二部右侍郎 加一级苏拜致祭于黄帝轩辕氏 曰自古帝王受天显命维道统而新治统圣贤代然先后揆成盛德炳如日新朕诞口。眷临制万方扫灭克残廓清区宇告功古后殷礼肇称 谨遣专代将牲帛妥备烟祀之 诚用展景行之志仰企明灵尚其 鉴享 邱逢甲祭陵留诗篇 "袖中一卷英雄传,落日来登黄帝陵",这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民族英雄邱逢甲在清朝光绪年间拜谒黄帝陵时所写的"登黄帝陵绝句"中的两句诗。 邱逢甲,字仙根,号仓海。台湾省漳化人,出身望族。光绪十五年进士,为兵部主事。他一生写了几千首诗,梁启超称他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 公元1894年,爆发了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后,腐败的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邱逢甲当时作为清朝政府兵部主事,曾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光绪皇帝软弱无能,慈禧太后卖国求荣,根本不采纳邱逢甲的意见。邱逢甲目睹日本入侵者对中国人民的残杀蹂躏,再也忍不下去,便只身秘密回到台湾,发动群众,组织青壮年,亲自率领"八千子弟"起义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因经费不足,他"倾家财以为兵饷,不足则乞诸义士以助之"。他号召人们"人自为战。家自为守"。他们与日本侵略者血战二十余昼夜,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起义失败后,邱逢甲回到大陆,漫游各地。到陕西后,在友人的提示下,专程来中部县拜谒黄帝陵。邱逢甲在黄陵住了六天,"日出登黄陵,深夜写诗文"。他想起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壮烈场面历历在目。一天深夜,邱逢甲脱衣入睡,又想起自己当初上书清朝政府,建议撕毁"马关条约",可是,宰相和皇帝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下,都不听他的建议。想到这里,他一跃从床上跳下来,一拳擂在桌子上,打碎了茶具,震惊了县衙。县令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赶忙起来到邱逢甲住处,先从窗子格里往进一看,见邱逢甲披衣伏案、挥笔疾书: 如此江山竟付人,干戈留得若吟身。 乱云残岛开诗境,落日荒原泣鬼怜。 埋碧可怜黄帝裔,杀青谁作素王臣。 请将风雅传忠义,班管重回故国春。 谁非黄炎之子孙,九天忍令呼无门。 上书宰相毁苛约,此义已比昌黎君。 百年万事半颠倒,中外约章那可遵。 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割让国土的悲愤心情,以及对清政府签订的卖国条约的愤慨。他在另一首五言律诗"落叶恋根本"中写道: 天下万山祖,其名曰昆仑。 昆仑有南支,万里趋越门。 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 归鸟思故林,落叶恋根本。 邱逢甲在黄陵期间,先后写了"祖先"、"落叶恋根本"、"山河终一统"、"谁非黄炎孙"等八首诗词,抒发了他在台湾沦陷后的悲愤心情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他坚信"大九州当大一统",台湾一定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在来大陆前,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台湾人民,莫忘祖国统一。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的帝制。邱逢甲非常赞同这一革命行动,并星夜赶到武昌,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南京政府。邱逢甲毕其一生精力,追求进步,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