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国学讲堂 >

杨军康:文明起源于中国新说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中国网文化中国 佚名 参加讨论

    一、China与华夏的由来
    传说伏羲创造了八卦和四方体系,建立了中国第一王朝。伏羲称“青帝”,“青”即China的开端。“中”为四方参照点,即圭表。既是地理方位的大地原点,也是授时依据。中国即授时圭表所在。
    伏羲以“青”为号。青与东方同义表序位,在四象中排第一位,表第一王朝。此为China与华夏之源。汉语古音“n”与“ ng”有时不分,青又读为秦(Chin或qin)。秦国及秦朝因源于秦地而得名。Chin加后缀元音a即为China,即汉语夏。华于夏为异音,华即是夏,夏即是华。夏音又读为哈(Ha),直至今天,陕西方言,粤语等说上下的下发音哈,华音与ha相同通。巴是华的变音,巴古音“Fa”与华音近。
    泰山,昆仑山,秦岭本是一山。东岳泰山是帝王封禅祭拜天地的地方,也即离天最近的地方。换言之即古人认为最高的山。也就是所谓“天柱”。《史记•封禅书》言伏羲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等。古帝王祭天当在自身统治范围内,伏羲神农活动中心皆在西至天水,东至三门峡一带。因此当时的泰山绝不会是山东境内的泰山,而只可能是半坡文化中心最高大的山脉——渭河与汉水之间的秦岭。秦本意为青,东方意。秦岭主峰古名太一山,《离骚九歌》称东皇太一,太一星又为最高天神(史记天官书)名。则太一山即为大地中心。
    秦岭与昆仑 昆仑当为秦岭异音词。 先说声母,现代汉语声母q古代可发音为k,如漆(Qi)读为(Ki);恪(Que)读为(Ke)。再说韵母。秦岭今天普通话北方话读为qinling,而在南方某些方言中“in”与“ ing”不分(如吴语),读秦岭为“QinLin”;孔子墓称孔林,林即是陵异音。而“in”、“un”发音接近有时可互转。普通话寻找的寻(Xun)在西安话发音为Xin(新);信(Xin)息由说成讯(Xun)息。综上而言,秦岭(QinLing)在古代可被读为昆仑(KunLun)。昆仑是古人心目中最高最神圣的山,有“万山之祖”、“龙山”等称呼。昆仑山是天柱,大地中心,这与太一山是同义的。如上文所说,在伏羲、炎帝、黄帝时代中国人面对的最高山是秦岭,因此当时昆仑即秦岭。
    二、古代文明的核心标志
    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标志不是城市,文字青铜器,而是历数体系(太阳历,方位,进位制计数法)的创造和应用。
    首先,历数体系促进了古人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升和文化水平的进步。太阳历的产生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利用水平,在什么时候种植比用什么工具更重要。太阳历的产生使古代先民准确掌握了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期。这一点远比青铜器代替石器对农业生产力促进的作用大。在一特定区域,每种农作物的最佳种植期是以个较小时间段。在最佳种植期以外的时间段种植,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会大幅降低甚至绝收。历法的应用可使远古先民提高种植效率。
    以太阳运动为参照的方位体系的确立极大扩大了古人的活动范围,促进了广大地域不同部落交往与联合。东西南北的确定,理论上可是人类走遍全世界,在交通条件允许情况下。
    数学比文字更能代表科技文化进步,进位制的创造和应用促进了古人计数与运算能力,使少数人管理成千上万人成为可能。古今中外人口管理是分级进行的,依赖的工具是进位制数学体系。
    其次,历数体系的创造标志一个前所未有的权力机构的产生,把人类带入文明社会。历法观测需要长期不间断进行,必须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标志脑力劳动的分工。历数体系表志强制性统一准则的产生,法律一词原意就是历法和与其相关的音律。税赋和度量衡因此而产生。
    历法在古代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所垄断,那么从历法从创造之时就被垄断和神秘化,否则后来者是难以垄断的,比如火的应用。也意味着授时权及相关权力最初就是世袭的,被少数人掌握的。
    最后,授时权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力,颁布历法和年号代表王朝地位,一直贯穿整个古代社会,改正朔,易服色,改元是新王朝或新帝王头等大事。《春秋》对正朔不行于诸侯的讽刺;《史记》言“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汉书》以律历志为十志之首,居礼乐之前。直至清代,“《南山集》案”就是因为戴名世使用了南明年号。
    三、五行说的错误与四象体系复原
    五行学说,由战国后期齐国学者邹衍倡导,以“五方”、“五行”、“五虫”、“五色”、“五音”等相匹配的学说,传说伏羲时代建立,被作为华夏文化的基石,覆盖了天文,医学,艺术政*治 祖先祭祀等方方面面。此学说具体记载于《吕氏春秋 十二记》和《淮南子 》及《黄帝内经》等古籍中。但是五行学并非战国以前中国文化的原貌,是邹衍等人对四象体系的误解和篡改。整个过程持续上百年。
    五行说的基础是东南西北中五方。这也是其错误的根源。方的原意为直角。汉代伏羲女娲画像石手手中所拿矩尺是也。平面正好可以分为四个直角,也即四方,不存在第五方。中只是一点。
    《尚书 尧典》只言“四方四岳”,未有“五方五岳”之说。甲骨文中也未有五方,只有四方。
    考古发现,战国以先古人以四方四色四灵相匹配,最典型的是曾侯乙墓漆箱天文图。另外有虢国铜镜等。战国至汉代五行与四象并列,至汉代中叶,四象体系被取代。(详见冯时《中国考古天文学》一书。)五味中辣味并非味觉,不可与四味并列。
    综上所述,五行学并非上古文化的原貌。四象才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四象体系如下:
    四象体系建立:伏羲氏发现了直角与平面的数学关系,以四向为基础,以四分发为数学依据,以事物在地理上的联系建立:四向为大地上的方向;四气为四方四种气候要素;四象为四方四种气候现象;四色为四方地质特点颜色;四灵为鳞羽毛角四类动物代表;四味为四方植物特色味道。四脏为按气候与人体功能相关性对内脏的划分。
    东方湿润,多台风;大海为青色;有鳞片的鱼类及两爬类分布广泛;植物果实酸味突出;以人体比附自然,自然界水源于东方,人体水分以胃吸收为主。心原指胃,俗语云葱辣鼻子蒜辣心,胃痛说心口痛,心皆指胃。
    南方炎热,地表如火;土壤红色(朱);鸟类喜暖,冬季迁于南方;苦味植物多分布与南方;以人体比附自然,抵抗寒冷的高能量物质脂肪等由肝脏吸收转化储存。
    西方干燥,多沙尘;高山冰雪长年为白色;狮子为草原猛兽,陆地最大食肉动物;咸味植物梭梭分布在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以人体比附自然,水分散失以肾脏为主。
    北方寒冷,多冰冻;黑土广泛分布,极夜时整天黑暗;角最发达的鹿以北方为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植物果实甜味占优,西瓜即源于北方;以人体比附自然,人体热量的散失除体表散失以外,以肺为主——通过呼吸。
    四、伏羲、炎帝、有熊氏与考古文化对应关系
    伏羲与轩辕为同一人(或世系),首创历数体系,见第一王朝,自号青(秦)帝,青与秦古音相同,后人又称为皇帝,皇者始祖之意。神农氏打败青帝末世,建第二王朝,号炎帝或朱(周)帝,赤帝。有熊氏战败炎帝末世蚩尤,号陕(商)帝,陕古音与商同,商与黄古音相同,又称黄帝。伏羲,神农,有熊合称三皇,活动中心在以渭河流域及周边部分地区。三皇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应象夏商两代那样不断迁徙都邑。
    1、 皇帝伏羲开国秦岭下
    皇帝轩辕氏既是青帝伏羲而与黄帝有熊非一人(或世系)。其一,轩辕在金文写作天鼋,为龟蛙合体。在四象体系属于龙类,或者就是龙的本体,龙特指伏羲。其二,周人以伏羲为文化祖先,周人又言出于天鼋,则天辕既是伏羲。其三,黄帝的“黄”当为“皇”的通假而非“色尚黄”。皇帝即为初始帝王或第一位帝王,第一帝是且只能是青帝伏羲。“皇”字在《说文解字》中解说为“大也,从自,自,始也”。青帝的青本表示第一的意思,因为青在四色中排位第一。第四,《国语晋语》言黄帝炎帝是黄帝在先炎帝在后。第五,黄帝尚黄为五行学家的观点与事实不符。按五德终始说,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王,为木德,色尚青;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色尚赤(朱);黄帝以土德王,色尚黄。在五行说提出以先,在四象体系中无黄*色的位置,天文四宫接替南宫朱雀的是西宫白虎。由此,代替炎帝而王的当为白帝。有熊氏的“熊”本与天鼋相异而与虎同类,自应称为白帝,而与天鼋黄帝并非一人(或世系)。
    青帝伏羲文明对应考古文化为半坡文化。第一,半坡文化房屋为方形和圆形两种,在同时代考古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反映“天圆地方”思想的数学基础。第二,半坡文化三足器的消失反应了对称思想建立,对称是历数体系的重要标志。在当时考古文化中独树一帜。第三,半坡文化文物反应当时以掌握圆的六等分画法和四等分画法。如半坡遗址石环,彩陶盆纹饰,大地湾二期彩陶曲腹盆等。第四,半坡遗址石柱的树立标志当时已经观测影子授时,石柱截面大体呈六边形,与历法用六做除数相同。第五,半坡文化极流行鱼纹,在四象体系中鱼为鳞虫,与龙同类。鱼或许就是最早的龙。而伏羲图腾为龙。第六,半坡文化有大量葫芦形彩陶器,据闻一多考证,盘古,伏羲为一人,本意为葫芦。第七,半坡文化被庙底沟文化取代,庙底沟文化崇尚鸟纹和红色,与炎帝相符,间接证明半坡文化是伏羲文明。
    伏羲故都 陈之所在在全国关于伏羲活动地传说比较著名至少有甘肃天水,陕西宝鸡,陕西骊山周边,河南淮阳,河北新乐,山东曲阜,等六处。淮阳,新乐及曲阜在半坡文化分布区之外,显然只是后人纪念伏羲之地。两千年来淮阳被认作伏羲故都源于《汉书•地理志》对“伏羲都陈”的解释。伏羲所都之陈当为秦,在渭河流域,非周代诸侯国陈国所在地。依考古资料,伏羲氏当兴起于渭河下游,发展到整个关中及周边广大区域,即半坡文化分布区,后来在炎帝文明——庙底沟文化紧逼之下逐步后撤至渭河上游宝鸡天水地区,以至更偏西地区。马家窖文化应为伏羲氏后裔,其彩陶纹饰变形蛙纹与“天鼋”一致。《国语晋语》言黄帝以姬水成。姬水当为天水境内籍水。秦国得名于地名“秦”,其地在天水。秦源于伏羲氏。(注:秦通“青”)。
    2、炎帝神农氏崛起晋西南
    典籍记录和神话传说认为炎帝继伏羲氏而立。炎帝故里据传说有甘肃天水,陕西宝鸡,湖北随州,山西高平,湖南株洲等至少五处。炎帝继伏羲而王,尚朱(赤),以鸟为图腾。庙底沟文化彩陶纹以鸟纹抽象鸟纹代替鱼纹,大型建筑墙壁,地面涂红色颜料,这正与炎帝文化特征相符。说明庙底沟文化为炎帝文明。
    考古发现,庙底沟文化发源于晋西南地区,则神农氏起源于晋西南无疑也。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厉山氏。厉山当指山西运城中条山。中条山古名历山。《国语•晋语》言“炎帝以姜水成”。此姜水当为宝鸡汧水即今千河。姜同羌,羌与千古音同。2006年考古发现的秦家滩庙底沟文化遗址大型建筑,地面涂红色颜料,处于千河近旁,推算原面积约200平方米。或为炎帝初都之宫殿。
    涿鹿之战发生于华县至灵宝间。灵宝西坡遗址为炎帝最后的都邑。蚩尤实为炎帝末世。西坡遗址F105,F106大型房址面积巨大并涂朱砂,当属于炎帝都邑。F105 ,F106被人为毁坏,被涂白灰的F102,F104等覆压。这正是尚白的有熊氏代替尚朱的炎帝最重要的标志。
    3、有熊氏源流
    战国秦汉间学者误把黄帝的黄字理解为黄色,把轩辕与伏羲分为二人。又把轩辕氏当做第三王朝与有熊氏混为一谈。依考古发现,有熊当称为白帝,对映考古学半坡晚期文化。灵宝为陕原所在,陕当为有熊氏国号,陕通商,为西方之音。有熊氏崇尚白色,这是探索其起源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在庙底沟文化晚期,已知最早采用白灰地面的是陕西白水下河遗址。下河遗址F1五边形房址使用面积有300多平米,证明其地位较高。地面白色,当属有熊氏所在。更早的五边形房址发现于陕西彬县水北遗址,这里可能是有熊氏早期的活动中心。
    庆阳西峰南佐遗址 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四期当为有熊氏不同时期都邑所在。
       五、 苏美尔文明源于中国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苏美尔文明,苏美尔文明受华夏文明影响而产生。
    苏美尔文明与华夏文明相同及相似点:第一,苏美尔人用360,60,及10进位,与中国相同。第二,苏美尔意思为黑头,中国人自称黎民(秦代改称黔首),其意相同。第三,苏美人所在地在《旧约全书》中称为“shinar”,与夏音近。第四,苏美尔人划分黄道为十二星座,中国分黄道为十二宫。第五,苏美尔文明与华夏文明都有大洪水的传说。苏美尔文字与汉字同为象形文字。
    苏美尔文明源于中国的理由:
    第一,360,60 ,10 进位制和黄道十二等分源于太阳历的创造,而苏美尔文明使用的是太阴历!说明苏美尔文明数学体系非其原创,而系外来传入。中国历法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由十二节点划分为十二气,构成标准太阳历。八卦是历法起源于中国的重要证据。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华夏文明由本地史前文化白家村文化发展而来,脉络清楚;而苏美尔人既不是印欧人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全球通史 1500年以前的世界》语。也就是说苏美文明并非产生于当地。
    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华夏文明诞生地渭河流域及周边地区降雨量大于现在,因降雨发生全流域持续性洪水很正常。两河流域下游地区地处干旱气候区,没有产生因持续降雨爆发长期大洪水的地理气候依据,——当地洪水源于上游来水。
    综上所述,伏羲创立八卦,四象,使中国率先进入文明社会,苏美尔等古代文明直接或间接受华夏文明影响而产生。
    (杨军康 原题:文明起源于中国新说  本文由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供稿 刊载本文只为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