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尧舜,舜历来是与尧并称,身披传说中的圣王的光辉。司马迁教授在《史记》里说舜名“重华”;晋代的皇甫谧博士又说舜字“都君”。舜又称虞舜,这是我们所共知的。据说是舜的国号是“有虞”,按先秦时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 传说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但司马迁教授又说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张守节特别指出——“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他似乎是认为,舜是河东县人(今山西永济县)。 相传舜出身甚为寒微,虽说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下层社会的他,对自己的地位很不服气。古人在描述舜的遭遇时,哎呀,惨不忍睹。他的不幸程度达到——父亲瞽叟(传说是黄帝的七世孙,性顽劣),是个“瞎眼”残疾人,而他那温柔善良的母亲,又去世得很早,你说凄惨不凄惨?更让舜命运悲惨的是,他的盲人瞽叟老爹,竟然还有魅力续娶媳妇,也真不知道这是桃花运,还是桃花劫? 相传他的继母十分凶悍泼辣,简直是没有言辞可以来形容她的恶劣。或许是这个泼妇没人敢要,舜他老爹就将就着娶回家的吧!继母为他生下弟弟名叫“象”,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这象自然就更不是个好东西。按照现代生物科学来解释,这就是得到“精华”遗传,又有些许变异的结果吧!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这样“地狱”般的家庭环境里,可怜呀!舜的父亲心术不正,继母是两面三刀,弟弟象桀傲不驯,据说是他们几个人同个鼻孔出气,意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之孝道,对弟弟不失兄长之友善关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如一,没有丝毫懈怠。 当舜得知家里人,预谋要加害于他的时候,他便及时逃避(据说是躲在外面哭,外人得知情况,皆在心里诅咒他的父母);等到家里情况稍微有所好转,他就又马上回到他们身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真正的视死如归),尽可能给予家人帮助。“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这样的孝子贤人,身世怎么会如此不幸呢?身边的环境又怎么会如此之恶劣呢? 在这个故事中,舜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才华,可以罩过他的弟弟。他只知道一味地孝敬。瞎子老爹有这样儿子在跟前端茶送饭,泼辣的后妈有这样的“傻瓜”在身边忙前忙后,傲慢的弟弟有这样的“白痴”兄长替他嘘寒问暖,真不知全家合伙要杀害他的理由。那只能说他全家人都“贱”,有福不会享。反正舜却是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认真处理好家庭关系。 因为舜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劳动,因此经历是十分地坎坷。他在历山辛苦耕耘种植过,在雷泽勤劳的打过鱼,在黄河之滨用心的制作过陶器,在寿山认真制作家用工具,还无奈地到负夏做过小本生意。为艰难的生计,他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风雨奔波。这样不计辛劳地在外面干活挣钱,真不知“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 命运如此悲惨的苦孩子,在他二十岁的时候,据说名气就很大,有可能是闯荡江湖得来的。史学家说他是“以孝行而闻名天下”。因为他能以德报怨,不去计较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反而坚守孝道,故得到“全国人民”的称扬。这样又过去十年,尧试探着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时,四岳就推荐舜出来。这个出身寒微,从小干过苦力,当过小商人,受尽家人迫害,又得不到家庭温暖的舜,是怎么跟四岳扯上关系的。很令人纳闷! 既然舜出身如此低下,尧有必要将女儿嫁给舜吗?而且还是两个女儿同时嫁给他!舜是走桃花运了,飞来的艳福。史学家们解释说,这是尧为了考察舜的品行和能力。说这话的古学者们,真不怕被人打嘴巴。要是有个很孝顺的农村孩子,家庭出身跟舜一样,你会把自己的权力和财产全部交给他,并拿自己两个女儿的一生幸福做赌注,去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吗?“考察”两个字,怕是另有目的;舜的出身,只怕未必寒微。 我们继续往下说,这舜不但使两个妻子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原来是位大智若愚的圣人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即村),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我的天哪,舜也真是太伟大了!怪不得他的父母弟弟要合伙“杀死”他呢! 据说,只要是他正在劳作的地方,哪里便会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在制作陶器的时候,就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工作,力求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出现,达到我们现在所说的“零缺点”。还说他到达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他到哪里。 因此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和琴,赐予他牛羊,还为他修筑仓房。出现这样一位可怕的圣人,直接威胁到尧的儿子的统治地位,他还会高兴地给予他赏赐,尧的风尚果然“空前绝后”。 舜得到这些赏赐后,瞎子老爹瞽叟和弟弟象很是眼热,他们竟然想杀掉舜,霸占尧帝赏赐的这些财物。瞎子看不到钱财,有儿子在面前孝敬你吃,孝敬你穿还有什么不好,反要杀他自绝生路?除非象是傻瓜,尧帝亲赐的兄长财物,而且他的兄长还是尧帝的女婿,你敢杀他?除非象认为自己脑袋长得太多,需要砍掉几个差不多! 谋杀戏剧开始上演:瞎子老爹瞽叟让舜上房顶去修补仓房的屋檐,他就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依靠两只斗笠作翼,以“跳降落伞”的方式从房上跳下,因此幸免于难。瞎子放火烧房,他都不怕把自己烧死,也不怕自己没地方住,够狠的! 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又是瞎子老爹瞽叟的注意,他又让儿子舜去掘井,舜把井挖得很深很深的时候,瞎子老爹瞽叟和他的弟弟象在上面加快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吃一堑长一智,舜学乖了,事先有所警觉的他,在井洞旁边早已挖好一条通道,当上面被土填盖的时候,他从旁边的通道逃出,害怕地在外面躲藏一段时间,生怕他们继续加害。 瞎子老爹瞽叟和舜弟弟象,都以为阴谋终于得逞,象争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只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原来,象这小子是眼红舜每天晚上能左拥右抱,享受齐人之福。这样说起来,老爹是因为爱财如命,象则是色胆包天。 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尧赐给舜的琴。在外面躲得差不多的舜,便偷偷摸摸地跑去见象,象见到“死人复活”,理所当然地是大吃一惊。当他得知舜没有死的时候,心里老大地不高兴,嘴里却美言亲语地说:“我思舜正郁陶!”舜心有所知,却也不与之计较,依旧一如既往地孝顺父母,友爱弟弟象,而且还比以前更加的诚恳谨慎。 据说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事务,负责接待宾客,接受各种各样的磨炼。舜的才华得到发挥,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改进创新。未能被尧起用的“八元”和“八恺”,早有贤名,舜便提拔他们,让“八元”去管土地,使“八恺”管理教化。 据说当时的“四凶族”(即帝鸿氏后人浑敦、少皞氏后人穷奇,颛顼氏后人梼杌和缙云氏后人饕餮),他们恶名昭彰,但尧却未能够正确地将他们处置,舜上台后,就将“四凶族”“流放”到边的远荒蛮之地。这些措施的具体落实,显示出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舜真的有那么贤能和伟大吗?颛顼氏的后人梼杌,就是治水的大英雄鲧。鲧是位杰出的治水专家,他明明有功于天下,将来还有可以继承帝位,如何又变成四凶呢?即便是他“治水不成”,落个“不才子”的骂名,也不至于要戴上“凶”这样的光环?其他的“三凶”也并非什么恶名昭彰,他们只是不支持舜出来管理政事。他们都是部落的首领,都很支持尧帝,尧自然不会“处置”他们。舜要“流放”他们,就是因为他们不支持他,反对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嘛”! 经过多方面的“考验”和准备,舜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得到尧的“认可”。迫不可耐地选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尧“禅位”于舜。以前代尧摄行天子之政,虽有天子之权,而无天子之号。如今可以光明正大地做天子,他还能不高兴吗?但是舜更知道,夺取江山难,守护江山和到手的权位更难。 舜上台执政以后,进行系列重大政治改革,呈现出励精图治的精神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举行祭祀上帝和天地四时,祭祀各路群神的大典,还择日召见各方诸侯,颁发信圭。他还四处巡守,考察“民情”和诸侯“政绩”,注意与地方上的联系,加强统治的权利。 相传舜“象以典刑,流宥五刑”,画刑罚以示警戒,以流放代替肉刑,表示宽大。同时又设鞭刑等,对“不肯悔改”的“罪犯”严惩。如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惩处“坏人”,天下人自是“心悦诚服”。 司马迁教授说尧去世的时候,舜为尧治丧三年,还假惺惺地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乡下”老家。这是狡兔三窟,欲盖弥彰的表现。天下诸侯都去乡下朝见舜,对居位宝座的丹朱不予理会。就算是打官司,人们也都要跑到乡下舜那里去告状,很明显的不把丹朱放在眼里。他这是故意摆出让贤的姿态,以显示自己心胸宽广。暗地里却叫人编歌让老百姓传唱,为他歌谣颂扬舜。 在这种情况之下,丹朱还能有什么办法呢?舜的借口就又找到啦,心里洋洋得意:“丹朱呀,这不是我不给你机会,是老百姓不能接纳你哪!”你也就别怪他这做妹夫的心狠手辣,这实是“人心所向,天意所归”,他想推卸也不能哇! 应各方诸侯和万民的要求,这大阴谋家又回来了。他再此轻而易举地,第二次登上天子之位。据唐代孔颖达博士采用皇甫谧博士的话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县)。也就是说,舜与尧的都城不在同个地方。 传说尧生前没有把禹、皋陶、契、弃、伯夷和夔等人的职责规定明确,舜便进行革新。舜命禹担任司空,专门管治理水土的工作;命弃担任后稷之职位,掌管农业生产;命契担任司徒,推行风俗教化工作;命皋陶执掌刑法;命益掌管山林;命伯夷主持礼仪;命夔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民间意见。 舜还规定考察百官政绩,决定对他们的提升和罢免。通过“整顿”过后,“庶绩咸熙”。舜为天下树建了辉煌的业绩,其中离不开百官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被他杀掉了老子的“禹”,成就最大。他置“父仇”于不顾,尽心尽责地治理水患。漫长的十三年里,他身为表率,凿山疏导,终于治服洪水,使天下黎民安居乐业。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这个阴谋夺权的家伙,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委实不简单。由于舜的儿子商均不肖,德高望重的禹便开始谋权篡位的计划。禹先是强迫舜答应让他摄政,就与舜当年对付尧一样。最后将舜又驱逐到南方,舜死于苍梧之野,最后葬于湖南九疑山,即现在的“零陵”。 尧舜都是先秦儒墨推崇的古昔圣王。儒家重视孝道,舜也以孝著称,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典范。孟子极力推崇舜的孝行,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也会做天真地梦想,他认为舜虽然贵为天子,如果他的父亲杀人被捕,舜可能不会利用权力而破坏刑律,将其父亲开外赦免,但他一定会到监狱里去,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然后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他会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自己的天子地位。如此,如此,舜不留名才怪呢! 据说关于舜死后,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前去奔葬,最后死于湘江。然而另有其说的是,舜在逼尧“禅让”篡位后,便杀死二妃于“江、湘之间”。很多人都知道这“江湘之间”,就是指现在的湖南。 现在有学者认为“江湘之间”,就是在今天的宿迁至洋河之间。并说,“江,乃沂泗合流之水”;“湘,本相水”,是从徐州相县东流至宿迁汇入江水。后人在“相”边水便为“湘”,犹如“耳”海加水为“洱”海,遗憾地认为相旁加水,便被移到湖南去了。并呼吁说当时湖北还是三苗盘踞,舜及二妃如何至湖南?指责系史家之误。 作者在此认为,娥皇、女英委实死于湖南。按照娥皇女英奔丧之说,舜猝死苍梧之野,她们前去迎接夫婿遗骸,理所当然要途径湖南。舜葬于湖南九疑山,他的两个妻子没有必要远在徐州哭丧吧!传说湘江边上的“斑竹”就是娥皇、女英的泪滴所化。而且这种竹子,也仅仅只是湖南的湘江边上才有,作者倒没有听说过徐州的相水边有斑竹。斑竹的传说,乃是对于娥皇、女英曾在湖南活动过的证实。 如果依照舜杀娥皇、女英的说法,舜也不至于在徐州杀死自己的妻子,他可是以处理“家庭和谐”关系闻名天下的,也是因为此才得到尧的“重用”。跑到徐州去杀妻,是不是有点在众人面前自暴丑闻的感觉。舜在湖南杀妻能够说得过去,因为当时他将“放逐”三苗于南方,在湖南杀妻乃是他高明之举,在这儿他可以栽赃嫁祸于三苗,也可以施展借刀杀人之计。读者朋友们认为呢? 链节:传说东海中有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那里。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只有一条腿,行走如飞,浑身青黑色。据说夔可以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非常吓人。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时,黄帝久战不赢,便捕获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鼓声响传方圆五百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第一只为皇帝所杀,第二只为秦始皇所杀,第三只据说它变成人的姓氏。 据说夔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家,他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因为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后受到舜的赏识,提拔他为乐官,主理乐舞之事。夔经常教导年轻人乐舞,他敲石磬,让大家扮成百兽边歌边舞。夔编导的乐舞《箫韶》,一直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夔的音乐才华,真是非比寻常哪! 鲁国国君问孔子“夔一足”怎样理解?孔子回答说,夔没有身特别的才能,仅只精通音乐罢了。舜让夔当乐官,主持音乐方面的工作。夔充分积极发挥、创造出非常突出的成绩。舜帝高兴地说有夔这样的能人,一个人也“足”以办成事。后来人们误传这位乐官叫夔一足——只有一条腿。夔的后裔就以他的名字称夔姓。夔,原指龙形动物,可能是黄帝族“龙图腾”的分支。 还说夔有可能出自“芈”姓,是春秋楚国公族的后代。楚国国君熊绎的六世孙叫熊挚,他的后代受封于夔城(今秭归),建立夔国(后又为楚所灭),其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夔”命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