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子以现实主义军事家独有的战略智慧提出了“慎战”思想,他将理想追求与现实操作统一起来,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与“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原则和“伐谋”、“伐交”等克敌制胜的战术,力图寻求维护国家最大利益的最佳战争途径。这些思想为和平时代的人们认识多级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式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孙子兵法;慎战;战略思想;现代意义。 《孙子兵法》这部“兵学圣典”且先不论战争取胜之道,而是首先将战争与国家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开宗明义说明战争中的存亡胜败是不能不慎重分析的。“慎战”思想作为孙子对战争的基本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全面而完整的战争思想体系中。“慎战”思想的最高理想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但是孙武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兼并战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军事家,他想寻求一条既可维护国家最大利益但是又不能使国家军队遭受重大损失的最佳战争途径,同时他又想找到在激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能够克敌制胜的法宝。正基于此,孙子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战争宗旨的战略思想,但是孙子并没有沉湎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境界中,从《孙子兵法》中浓墨重彩于具体的战术战法的战争艺术来看,孙子更多的是对”全胜“理想境界的向往转变到尽可能的谋求军事利益的现实境界中。一旦”慎战“思想中的理想境界被打破,那么在现实境界中只能”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止“。在战争不可避免的形势下,他给战争设置了三道门槛:”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以上”三不“原则,乃是他的”慎战“主张进一步的具体化。可以说,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与”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破胜“思想是他在”慎战“问题上理想追求与现实态度的统一。这些思想为和平时代的人们认识多级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式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索,就教于方家。 一”慎战“思想的理想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作为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军事家,孙子的”慎战“思想是建立在他对战争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他在《孙子兵法》中以”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为开篇之句,认识到了国家一旦诉诸战争,不但国家在经济上要受到巨大损失,而且国家处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所以孙子告诫君主和将帅,在战争决策上一定要”慎之“、”警之“,决不能以个人或者一时的喜怒好恶轻易发动战争。否则,”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①“于是孙子在战争的决策上提出了一个高层次的战略思想,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的全胜战略。这一战略思想是高于具体作战思想的大战略,是对具体军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决定作用的方针、政策和策略,这是孙子”慎战“思想的最高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是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体现了他的”慎战“思想的立足点的高度,”慎战“的最佳方式是”不战“(此处的”不战“是不直接交战的意思,而不是否定战争),而不是”百战百胜“。所以在《谋功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功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②“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理想境界,孙子从战略层面上提出了能使敌人屈服的2种方法:”伐谋“、”伐交“。至于”伐兵“、”攻城“则是次等的策略甚至是下策。”伐谋“是指以我方的谋略挫败敌方的谋略,使敌方不得不放弃与我方对抗的企图。”伐交“则是打击敌国的盟友,以外交策略破坏敌国的联盟,同时扩大自己的盟友,使敌方屈服于我方。从实行的目的而言,在《谋攻篇》里,孙子强调的是”全胜“:”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⑤“如前所述,孙子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是他”慎战“思想上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一方面孙子看到兵凶战危,战争乃是国家存亡攸关,军民生死搏斗的流血斗争,必须慎重对待;另一方面他又追求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如果能通过”伐谋“、”伐交“等全胜策略使敌方屈服,则是他希望”慎战“的最高理想境界。 二”慎战“的现实境界———”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在诸侯争霸战争日益激烈残酷的春秋末期,孙子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军事家,提出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观点,进而给战争设立了三道门槛:”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也就是说,如果不符合国家利益,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国家没有遭受严重危机,就要慎重的对待战争。他认为在尽可能降低战争频率,减少不必要的战争的前提下,如果战争不可能避免,他主张运用战争和武力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要对战争进行慎重的谋划,尽量减少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基础上,辨证的提出了”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的形势下取得”破胜“的策略。在这里,”全“是使敌方完整的屈服而我方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甚至没有损失,是”慎战“的理想状态;”破“是攻破了敌方但是我方也遭受了损失,这是战争的常态。 在他的破胜策略中,涉及到各种战术战法,而”慎战“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在开宗明义的《计篇》开始,作者就强调对待战争的慎重就要”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从五个方面研究战争,比较分析双方的条件,考察双方的实际情况。我们看到,《孙子兵法》6000余字十三篇,从开头的《计篇》到《用间篇》依次论述了战略运筹、战争准备、战争计划、作战指挥、特殊战法、战略侦察等方面问题,涉及的精妙战术如”避实就虚“、”速战速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都是”慎战“思想在”利动“形势下现实战事中的具体体现。如前所述,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就要慎重对待战争中的每个战略战术,使战争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也是孙子追求理想境界中的不破之全和战争现实境界中的破中求全。 三”慎战“思想的现代意义。 春秋战国,由于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有的诸侯国崛起,有的诸侯国衰落。在有着优越地理环境的齐、晋、楚、秦等诸侯国中,由于其社会改革的成功而先后称霸。其中晋、楚又分别扶持吴、越作为各自的争霸伙伴。吴、越也以此为转机,迅速发展壮大,跨入了大国的行列。这就构成了当时保持着相互制约下的平衡的多级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有现实的竞争对手,又有潜在的敌人。在当今世界,冷战已经成为历史痕迹,两级战略格局解体,国际形势发生了新一轮的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两大发展主题,世界基本矛盾出现新的力量组合,这与孙子所处时代的多级战略格局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在这种形势下,慎战思想更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它为人们认识多级形势下的军事斗争,驾驭局部战争形式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概而言之,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兵者,国之大事“的观念,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树立安国全军的国家安全意识,赢得战略主动权。《孙子兵法》所产生的春秋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反映到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表现为频繁的战争。仅举鲁史《春秋》记载,在242年里就发生过483次大的战争⑥。在战争的漩涡中,孙子认识到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所以他以战略家的睿智在开篇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提醒人们要慎重对待战争。所谓”兵凶战危“,战争的破坏作用和对国家的潜在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慎战“思想在当今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战略上充分认识兵者关乎国之死生与存亡,目的是要”知其厉害“,从而达到安国全军的目的。中国的发展强大具有世界性的积极意义,他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永不称霸的庄严承诺,决定了他是当今多级格局中的一股强大的和平力量,但是现在我国国家没有完全统一,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领土争端问题,有个别地区一时还不能彻底解决一些问题,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还时常出现摩擦,面对一些复杂问题,不争一时之气,不逞一时之勇的”慎战“思想就显得尤为具有针对性。因为”慎战“不是消极避战,而是积极止战,他不是战略目的,而是战略手段。我们要以克制忍让的方式妥善处理国际争端,本着登高望远的原则解决这些问题,不因个别事件影响国家间的整体发展,尽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因为当今世界,和平形势下依然暗流涌动,霸权主义、军备竞赛、恐怖袭击等不稳定因素经常发生,而我国军事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只有以和平发展为主题,加强国防建设,尽快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赢得战略主动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战略全局的高度上,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