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总人口是500多万,而秦军的数量超过了100万,这怎么可能呢?秦人连续进行了550年的战争,它的国力如何支撑?一个个普通的秦人缔造了大秦帝国,他们的身影又在哪里?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一段铁路的边上,发现了一个装满竹简的古代墓葬。长眠在墓中的是一个叫喜的秦国小官吏,他把秦国繁杂的法律一一抄写在竹简上,死后放在了身边。 竹简上有这样一些内容:在秦始皇登上王位的那一年,喜17岁,他向政府申报了自己的年龄,当时叫“傅籍”。“傅籍”的意思就是他开始登记作为一个壮丁,可以为国家效力了。 竹简上记载:喜分别在秦始皇三年、四年和十三年的时候,从军打仗。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在秦国,一个人一生服几次兵役似乎没有严格的规定。从17岁到60岁,只要国家需要,所有的成年男子随时都要奔赴战场。 秦人还实行封爵制度,有二十级爵位,男子得到一级爵位以上,犯罪可以得到减免,普通人服役期限从17岁始到60岁止,而有爵位的人可以减少服役期,56岁就可以提前退伍,在当时被称为“免老”。 十年统一战争时,秦国调动了大约100万的士兵,当时秦国的人口大约有500多万,五个秦人当中就有一个士兵。 从喜的经历来看,秦国实行的是普遍的征兵制,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每一个秦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安排。 竹简上记载:军粮是由国家统一供应的。据史书记载: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大概在40斤左右,秦国灭楚,战争打了将近两年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50万吨以上。 秦国是如何做到负担百万大军连年作战的呢? 商鞅变法的核心是耕战,就是要把老百姓塑造成只知道耕田和打仗的机器,其他事情都不要问,作为一个老百姓,要么就是生产,多打粮食,要么就是到前方去拼杀,多杀敌人。 秦简里边的田律提到,下雨、旱灾都要及时上报,播种的种子数量,对耕牛的饲养和使用铁制农具,都有明确的规定。国家用法律来保障对耕作的管理,以保证战时的需要。 统一战争前85年,巴国和蜀国都被秦军所灭,巴蜀地区成了秦国的天然粮仓。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巴蜀地区从此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集灌溉和航运于一身,是古代水利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2000多年后,它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公元前246年,韩国人郑国为秦国在关中平原上,修了一条250公里长的大渠,可灌溉农田 280 多万亩。从此关中变成了肥沃之地。 就在郑国渠完工的那一年,秦始皇发动了统一中国的全面战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