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二百年前,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代表秦始皇,为着镇压反动奴隶主的复辟活动,采取了坚决果断的革命措施——焚书坑儒。它狠狠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禁止他们利用反动孔学制造复辟舆论,对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不久前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大批竹简,以埋藏地下两千多年的实物,对这个问题作了有力的见证,为研究先秦儒法斗争和秦始皇焚书的历史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临沂银雀山汉墓的时间,相当于西汉武帝初年,距今两千一百年。在两座墓中出土的竹简(包括残简)共四千九百多枚。从初步整理的结果来看,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墨子》、《管子》、《晏子》等大量秦汉以前的古籍。其中《孙膑兵法》一书,失传已一千七百多年,而这次已发现的竹简有二百四十多枚,字数在六千以上。《孙子兵法》等书,字句和今天传世的本子也有不同,并且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佚文。秦汉以前的古藉这样大量地从地下发掘出来,在西晋太康二年(公元二八一年)汲冢出土《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后的近一千七百年间,还是第一次。汲冢发现的古籍,大部分不久又重新散失。临沂出土的竹简,在党和广大群众的关怀下,立刻受到科学的整理,并正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在临沂出土的竹简中,有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现象:它的内容大部分是讲军事问题的著作,还有一部分其他先秦诸子的书籍,却唯独没有儒家的经书。 这个现象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临沂汉墓的时间,上距秦始皇焚书不过几十年。秦始皇焚书,是一场关系到前进还是倒退、统一还是分裂的尖锐的政治斗争。东汉时的王充说得好:“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坑士起自诸生为妖言。”(《论衡·语增篇》)新兴地主阶级要巩固自己的统治,防止复辟,不仅要在政治领域内,而又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强化对反动阶级的专政,禁止他们利用反动文化去蛊感人心,制造复辟舆论。不这样做,刚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国家就会重新分裂,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就会日趋瓦解,奴隶制度就会复辟。 秦始皇的焚书,给予反动儒学的打击是强有力的。《史记·儒林列传》中明确记载道:“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次出土大批汉墓竹简的临沂,在春秋后期属于鲁国。庄周曾记载道:“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庄子·天下》)这里正是儒家的老窝,是儒家传统思想盘根错节、影响最深的地方。可是,经过秦始皇焚书之后,到了汉初,就连旧鲁地的这处汉墓中,随葬了那么多先秦诸子的著作,偏偏没有发现儒家的经书。这也说明了儒家在当时所受到的打击是沉重的。 在临沂出土的竹简中,最大部分是讲军事问题的著作。这个现象,同样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先秦儒法斗争的历史上,作为新兴地主阶级政治代表和思想代表的法家,适应着历史发展的潮流,正在各地朝气蓬勃地推行各种社会变革,极力提倡“耕战”政策,主张用革命的暴力来扫荡那些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和封建割据势力,用战争的手段来实行中国的统一。实行统一和防止复辟、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着的。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是强烈的,统一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法家的杰出代表商鞅响亮地喊出:“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商君书·画策》)。法家另一个杰出代表荀况同样鲜明地指出:“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苟子·议兵篇》)处在上升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是生气勃勃的革命者。它敢于大胆地肯定正在进行着的这场统一战争是正义的,必不可少的。法家这些言论,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孟轲之流竭力叫嚷“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反对新兴地主阶级进行的统一战争,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照。 在《孙膑兵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孙膑和当时其他法家一样,大声疾呼地肯定统一战争的必要性。他明确指出儒家鼓吹的“贵仁义,式礼乐,垂衣常(裳),以禁争夺”那一套是根本行不通的,主张“举兵绳之”,就是说只有用战争才能解决问题,用战争才能实行统一。孙膑还强调法治,主张“赏不逾日,罚不瞏面”(有功当天就赏,有过失立即处罚);强调人的作用,认为“问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显然,这些都是法家的观点。司马迁曾经写道:“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他把孙膑同法家的商鞅、吴起并列在一起,也证明孙膑是站在法家一边的。 随着新兴的封建制逐步战胜反动的奴隶制,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夜,法家著作的影响越来越大。民间收藏法家著作十分普遍。生活在战国后期的韩非曾经描述他目睹的这种盛况:“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秦始皇在焚毁儒家经书的同时,又采取韩非提出的“以法为教”的政策,用法家思想对反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思想进行专政。西汉前期,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推行的都是法家的路线和政策,这种状况大体上就一直延续下来。透过西汉初年墓葬中出土的这批竹简,我们还可以依稀想见当年法家著作风靡一时的盛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