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常在江淮间”、“我家曾住赤阑桥”,这两句诗出自南宋姜夔(白石道人)送范仲讷往安徽合肥的送行诗。姜夔终身不忘合肥,深情怀念合肥,合肥人也对姜夔同样寄以永恒的思念。上世纪90年代,合肥一群热爱姜夔诗词艺术的老人、学者、媒体人等组织成立了“姜夔文化研究会”。他的作品《淡黄柳》、《长亭怨慢》、《暗香、疏影》的曲调不时在庐阳吟诵、演奏,引起了知识界和民间的关注和喜爱。“姜夔文化研究会”的会员极力推介合肥市政府在姜夔800年前客居过的地方建立多处《白石知音》景点,希望把这件关于合肥历史文化的“大事”办好。 24日,中新社记者在姜夔曾生活过的地方多处探访,以解姜夔在合肥的“前生”“今世”。 前生 年近9旬的“姜夔文化研究会”总干事张若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姜夔是南宋婉约派词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自号白石道人,终身不仕。姜夔工诗,尤其长于词,精音律,通书法,著述甚富。他于年轻时代两次来合肥,客居十年,结识了合肥城南赤阑桥善操琴筝的两姐妹,传下了许多佳话,为了怀念恋人,姜夔曾写下了很多诗词,《淡黄柳》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诗词之一,词前小序曰: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舒客怀。他在《送范仲讷往合肥》一词中写道:“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可见姜夔对合肥恋人是何等的深情。 姜夔的诗词,格调高雅,感情真挚,韵味幽洁,后人称为格律派的词宗,深受当时的名公巨儒如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等赏识。张若平表示,姜夔一生与高位、富贵无缘,却襟怀冲淡,性格狷洁,才情精美,气质脱俗。其体貌颇弱,似不胜衣,笔力却足以扛百斛之鼎。家贫,储粟不满瓶,却每顿饭有食客,藏书极多。 张若平说,八百多年来,姜夔有关合肥的几十首诗词,对于扩大合肥的知名度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而姜夔与合肥歌女这段以悲剧收场的恋情更让后人唏嘘和感动。 张如平说,近20年,“姜夔文化研究会”的成员多次上书合肥市委、市政府,希望把姜夔“请回”合肥。 今世 记者在合肥赤阑桥遗址看到,合肥市政府早于2002年8月立下了一块赤阑桥纪念碑,碑的背面是姜夔与赤阑桥关系的文字简介。而如今,坐落于银河景区的桐城路桥现已更名赤阑桥。姜夔诗词中“合肥巷陌皆种柳”,“唯柳色夹道”的景象依旧存在。2007年,在桐城路与芜湖路交口处的西北广场上,有一组长46米、高3.4米,由灰色花岗岩制成的以“白石知音”合肥情词为主的大型浮雕,雕刻了当年赤阑桥畔的一些印记以及姜夔为合肥情人而作的五首情词、一首情诗,分别是词《疏影》、《淡黄柳》、《暗香》、《凄凉犯》和《鹧鸪天》,以及诗《送范仲讷往合肥》,浮雕中央的主画面中有4名少女在柳下抚琴弄箫。2006年12月,“姜夔文学研究会”在此立了一块关于姜夔与合肥赤澜桥的纪念碑。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底,在合肥赤阑桥附近的七桂塘将进行整体改造,姜夔诗词、雕像会通过一些载体,以融入新的七桂塘里。 张若平说,姜夔真的要回到合肥了。800年前,姜夔曾经多次表示要回来,他在词中也曾写道“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作者 成展鹏 张娟 (完) (责任编辑:admin) |